第五十七章 黄金之谜(2 / 2)

1911中亚之王 去病将军 2401 字 2019-09-16

鄂木斯克的冬天平均气温为零下22c。125万大军在彼得将军的带领下踏上了6000公里之遥的征途,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对于生活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来说并不稀罕,大家都有信心能安全到达海参崴。

可是谁也没想到,刚刚走了几天,气温就从出发时的零下30c陡然降到了零下60c。据后来的气象资料记载,距鄂木斯克以东1000多公里的托木斯克小城——这场灾难开始的地方,是当年地球上最冷的城镇。一旦气温低于零下60c,就会发生很多奇怪现象,比如,橡胶制品会变得像玻璃一样脆,一碰就碎,水银硬得像铁块,水银温度计根本不起作用,嘴里呼出的空气会咔咔作响地冻成粉末往下飘落,而且,在那种地方,跑步呼出的气会立即变成霜堵塞呼吸道,憋得人非常难受。因此,如果没有可靠的防寒装备,用不了5分钟就会被冻死。

凛冽的寒风吼叫着,暴风雪像拉锯一般刺在身上,给有史以来罕见的大迁移人群带来了难以形容的苦难。没过多久,无边无际的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冻僵的人、丢弃的雪橇、冻死的马匹,连同死尸和四周永远也下不完的雪,铺满了西伯利亚的道路。

从1919年11月13日到第二年2月,三个月时间,一场难以置信的奇寒引发的人类悲剧,一天也不间断地演变成了连续剧。然而,行军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人们就像移动中的僵尸,只有一双脚还在一左一右交替地挪蹭。雪越下越大,整个宇宙仿佛像被雪片密封起来的巨大包裹一般。人们缓慢地、步履沉重地扒开雪路前行,不知为什么,人们像受到谁催眠似的,被引进美妙的交响乐之中。不过,只要屈服于这种引诱,稍微躺下来,哪怕只站立一会儿,他就再也不会醒来,只能就地长眠不醒了。起初,指挥者声嘶力竭地喊着“不许睡觉”!用以激励人们。可是后来,连他们自己也被睡神引诱过去了。

大迁移的队伍每天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减员,而忍受着严寒的残存者们,在温度计已然无法显示的低温里,仍冒着刺骨寒风一步一步拖动沉重的双腿。百年不遇的西伯利亚严寒,变成残酷至极的苦难,残忍地折磨着人们。低温实在太厉害了,眼皮周围竟然也结成了冰柱,冰的“丛林”在人们的眉毛上蔓延。眼泪也结成了冰,眼珠被魔镜一般的冰膜蒙住了。雪像发疯似的,越下越猛,仅仅在尼古拉埃夫斯克市附近的一个夜晚就冻死20万人。

到2月底,队伍已从原先的125万人减少到25万人。这些人经过千难万苦,总算从鄂木斯克来到了2000公里外的贝加尔湖畔。但是,为了最后的安全,必须横穿贝加尔湖。80公里宽的湖面,结了3米厚的冰,25万活着的精灵们开始横穿冰面。

湖面冰层闪闪发光,就像光溜溜的舞池的地板一样。冻得结结实实的贝加尔湖面,冷到了极点。温度降到零下69c,猛烈的暴风雪吼叫着好像要冻透受难者的骨髓。在这种地方就是穿熊皮、裹海豹皮也毫无用处,极度的寒冷只不过使熊皮在身上起到冰面具一样的作用。

装着金块的28辆武装押运车的燃料完全用光了,迫不得已,人们只好把金块换到马拉雪橇上。但是,极度的寒冷使得拉雪橇的西伯利亚良种马也一匹接一匹地死去此时。连人都死光了,哪有人顾及得了什么金子。这批从沙皇俄国继承来的巨额财宝,不得不扔在贝加尔湖面上。

一个月以后,一支搜索队顺着布满尸体的道路找到这里。他们一路走来,在最初的震撼之后,对沿路的尸体早已熟视无睹。忽然有个士兵惊呼:“队长,你看!”前面一坨马匹尸体旁边,赫然堆放着一大堆箱子。搜索队上前,一个战士试图用小刀撬开箱子,上面结的冰太坚固,没有成功。另外一个战士拿起冰镐,“啪”,箱子碎裂,露出一块块方方正正的金砖!

“就是它!”队长喃喃自语,“刘总统怎么连这个都知道,这下我们发了!”

qq读者群1883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