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美国华人(2 / 2)

1911中亚之王 去病将军 3084 字 2019-09-16

刘先俊站在船头,看看欢呼的人群,除了前面少数几个加州官员,其余的全都是中国人。刘先俊分明强烈的感到一阵浓烈的爱国情怀。这些苦难深重的华侨啊,他们中间不会有“香蕉人”、不会有两岸理念之争,不会分为支持海峡这边还是那边,也不会有在国内收刮百姓财富后来到“天堂”享受的,他们只是劳动者,只是求生存,只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自己既然穿越来这个时代,就一定要改变这些,才不负眼前这许多人的期望。

华人移居美国已有200多年历史,19世纪初期,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开始选送中国青年学生去美国留学。到19世纪中,蒙受了鸦片战争带来屈辱的中国社会,呈现着动荡不安、困苦萧条的景象。更多的贫苦农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出洋谋求生路。这一时期随着欧洲殖民国家四出掠夺和开发殖民地攫取原料,新兴的美国也开始开拓边疆以发展经济,从而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当时还流传着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的消息。这对渴望谋求生路的人当然有极大的吸引力。于是大批华人劳动力源源奔到美国。从19世纪40年代到世纪末的五六十年内,到达美国的华人共有32.2万人。其中既有被招募的华工,也有被拐骗的“猪仔”,还包括一部分商人、工匠、仆役等。他们大多数来自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带,抵达美国后首先落脚在西海岸的旧金山和加州其他城镇。他们可以说是美国华人的先驱者。他们之中绝大多数是华工。从开矿到筑路,以至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他们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中央太平洋铁路于1863年开始建造横跨美洲大陆铁路的西段时,便有大量华工投身于这项宏大的工程。到1869年5月,当这段铁路在犹他州的普洛门特利同联合太平洋铁路接轨时,筑路工人中已有90%以上都是华工。铁路筑成之后,很多华工又转向加州的农田。到1884年时,加州的农业劳工中有一半以上是华人。此外,华人在兴建西海岸的捕鱼、服装、鞋靴、烟草工业等方面,也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这批华人先驱者的历史依然充满屈辱。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在国际上无权无力,留居异国他乡的华人各方面都备受欺凌。当时对华人的歧视还毫不隐讳地反映在一系列法令上。

早在华人开始大批到达美国的1852年,加州立法机关就通过了一项《外国矿工执照税法》,对每名华人矿工每月征收税金3美元。这项税金收入在1870年之前竟占加州税收总数之半。1854年,规定有色人种不准在法庭作证反对白种人;1860年,规定华人儿童不准入学;1862年,规定没有付过矿工税的华人必须付警察税,这就迫使每个华人都得付这种税,虽然名称不同;1872年,规定华人不得拥有房地产,也不向华人发商业执照;1880年,更规定加州的公司或个人都不准雇用华人。这一连串露骨地歧视华人的法令正是呼之欲出的全面排斥华人的《排华法案》的前奏。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发生经济困难的局面,失业增多,社会动荡不安。一些美国政客迁怒于华工,掀起了排华运动,终于在1882年由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经总统签署生效。这是以法律形式确认了长期以来对华人的歧视和排斥。

这一法案禁止华工去美国,已在美国的华人也不准入籍。这导致盛行于加州的反华运动扩展至全国。聚居在各地的华人常遭骚扰和攻击。1885年在怀俄明州的石泉镇发生的暴动事件竟导致华人18名死亡、55名重伤。

在毫无法律保障,连生命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不少华人不得不离开美国。美国华人的人数在1890年时是10.7万人,到1920年减少到只剩6.2万人。在种种歧视刁难和遭到种族隔离的情况下,留居在美国的华人只能局限在华人社区,即被称为“唐人街”的范围内活动。他们完全被排除在美国社会之外,只能从事最卑微的劳动。华侨在海外受尽帝国主义反动派的欺压,迫切希望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

客轮很快靠岸,迎上来的是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美国加州州长辛克莱等人。施肇基是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当年不是刘先俊一力支持,代表团也无法完成外交使命,因此他对刘先俊非常热情:“刘总统,今天旧金山华人可是全城出动,大家听说您来了,热情非常高,许多人还是从洛杉矶和外地赶来的。这位是加州州长辛克莱先生1”

刘先俊礼貌握握手,那位州长先生便知趣的到一边去了,身边欢迎的声音这么大,说话根本听不清。说实话,辛克莱本来就不想来,只是出于外交礼仪才过来的,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华人在一起,“美国居然还有这么多华人,看样子《排华法案》还要更严格的加以执行!”辛克莱恨恨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