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报纸(2 / 2)

大唐太子李承乾 萍水 1778 字 2019-09-16

而第一份出版行业的法令《书籍报刊出版条例》在李承乾的主持下正式发布了,一直沿用,使得后世也少了许多文字狱之事,也算是为后人做得好事。而与此同时,第一份报纸《长安时代》也问世了,李世民亲自题写的报名。这年头,能写在报纸上的事情实在没多少,尤其这份报纸的定性便是长安发生的事,包括朝堂政令,时事讨论什么的,也就五天一期,定价也不高,十文钱一份,发行量也不算大,主要面对的是长安的士子官员。

但是,很快,一份堪称重量级的报纸出现了,名叫《关中杂事》,这里面登的东西就多了去了,什么时事新闻,学术报道,诗词歌赋,乃至青楼艳史,小道消息,照登不误,很快创下了销售奇迹。这《关中杂事》旬日一刊,每次有十页左右,价钱也廉价,长安的街头,时常见到有少年拿着报纸叫卖,路上行人经过,很多都会买上一份的,每期能卖上上万份,这利润就很可观了。

有了这个鼓舞人心的榜样在前,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报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五花八门,乱七八糟,什么都登。连国子监都出了一份旬刊,名叫《古风》,专门研究学术问题,把那个标点符号也隆重推出,并宣布,是太子殿下所发明,一时之间,发现便利之处的文人士子对李承乾的好感蹭蹭蹭直往上冒,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而全国各地的书院也开始推出了各自的学刊,对各自的学术研究、教育方针理念进行交流。大唐士林如今可以说是轰轰烈烈,好戏连台,长安城的学子甚至开始在报纸上对考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猜测分析研究,据说颇有成果。

然而,随着报纸杂志的风行,廉价的纸和油墨成为了紧俏货。可惜,这个技术一直被李承乾手下的研究作坊垄断着,为了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李承乾终于决定,拍卖一部分技术,与几个出得起钱的大商家合作组成商会,很干脆的垄断了这个行业,统一价格,禁绝恶意竞争,有钱一起赚,当然,大头是李承乾的。官商勾结向来是发财致富的好路子,由李承乾这位大唐第二号人物作后台,李承乾名下的产业那叫一个财源滚滚,简直就是势不可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