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议迎堡宗(2 / 2)

这样看来,太监跟了一个好主子,是有多么重要。

但是相比于王振的祸国乱政,王诚就显得精明许多,他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很清楚,做事很让朱棣放心。

兴安的明哲保身,为他避免了血光之灾,即便是王诚有心清算,碍于朱棣还没发话,也只好作罢。

朱棣不会滥杀,只会杀该杀的人。

兴安一直以来都算是比较老实,之前朱棣也大有招揽他的意思,兴安虽然没有完全靠过来,却也自此和孙若微断了联系。

要是再动手杀了他的全家,势必会形成人人自危的局面,不分好赖一刀切,那就没有道理了。

对于王诚几次暗示想要除掉兴安的态度,朱棣一直都是比较暧昧,既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的意思。

所以,王诚一直都没敢去进一步对兴安下手。

他明白,如果这位皇帝真的有意除掉兴安,他会明说的,这种不清不楚的态度,其实就是还不想动手。

将名录接到手里,朱棣微蹙眉头,问道:“这里怎么还有王骥?把他的名字去掉!”

“王骥从朕有功,当加封,而不是论为奸臣。”

“你是怎么办事的?”

胡濙一副十分惊惧的样子,连忙说道:“陛下恕罪,是臣昏了头了,臣散朝便去带领编撰名录的臣工们连夜核对。”

“至于从前朝议王骥谄媚王振之事,也当重新核实再说了。”

“如此甚好,起来吧。”朱棣微微一笑,对底下说道:“王骥,这次你有大功,你放心,朕会封赏你的。”

王骥有些受宠若惊。

实在是没想到,这位新皇帝如此的圣明。

想他为朝廷征战沙场数十载,战功不敢说比宁阳候陈懋要高,但也绝对少不了多少,却因陷入王振阉党之祸晚节不保。

王骥之所以如今六十好几,还带着儿子亲自披挂上阵,就是连脸也不要了,彻底摒弃了自己的一声荣辱,所图的是子孙后世的福祉。

朱棣明白这一点,所以满足他,也是拉拢勋贵的手段。

王骥老泪纵横,只觉得再遇明主,恨不得一下子年轻三十岁,为眼前的皇帝继续征战沙场,建立功勋。

“臣王骥谢陛下隆恩!”

“这些年,你受委屈了,朕如今给你平反,是你应得的。”朱棣示意他起来,随后转头问道:

“诸卿还有何事启奏?”

早等待多时的太常寺正卿许彬立即站出来,恭敬说道:“启奏陛下,臣提议迎回太上皇!”

“太上皇北狩多日,太后如今疯癫成症,想必就是思念恳切所致,如今孙氏一族造反被诛,概因咎由自取。”

“为太后所计,还请迎回太上皇!”

这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寂静下去。

迎回太上皇。

在这个时候提出来,实在太过敏感了。

景泰皇帝刚刚通过政变夺取大权,正在进行清算和封赏,如此短促的提及接回太上皇之事,明显是对皇帝宣战的举动。

许彬的话,就连王直和陈循这种老古董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这么大的事,你自己就提出来了?

这不是不把我们这些内阁的老臣放在眼里吗,迎回太上皇与否,该向皇帝建议的是内阁,而不是你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