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预知强敌暂隐藏(2 / 2)

自己还是依照原身孙山的本性,痴迷于科举考试中,以殚精竭虑谋求出仕为妙。

尽量别太于显得与明朝人格格不入,大不了入乡随俗,自己努力考上个正榜举人或三甲进士,到地方上担任一个七八品的官职。

这样便能与廉王不再产生交集,也不会引起他对自己的猜忌和提防,反正以孙禅前生的习性,已经过惯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也不会感到有什么惋惜和不甘心。

孙山在一次去李镇的雅言书铺时,看到他只经营些寻常开蒙读物及四书五经之类的书籍。

由于书籍太大众化,根本没有多少销量和竞争力,只能勉强维持住李家的温饱生活,孙山便决定再为李镇谋划一番。

几经考虑之后,孙山找来了院试同年范闲,与李镇一起协商三人合伙经营雅言书铺之事。

经过孙山的一番劝说后,范闲最终同意以缥缈山主为笔名,为雅言书铺撰写话本,还无偿为李镇甄别其他士子的话本投稿。

也就是说范闲做了不拿工资的免费编辑,以人力和智力投资入股雅言书铺,占居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孙山拿出一百两银子作为金钱投资方,也占据百分之二十的股份,由李艳代为掌控孙山的投资。

由李镇当雅言书铺的掌柜主掌经营,以人力和书铺入股投资,占据雅言书铺的百分之六十股份,也是最大的收益方。

收入和支出帐簿一分为三,分别由范闲、李镇和孙山的代表李艳核算,孙山书面上将所有收益均交由李艳处置,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当孙山、范闲、李镇三人来到历城县户房更换雅言书铺契约时,王司吏这一次表现得比上次更加热情。

他不光很快办理好所有手续,还主动邀请孙山赴宴欢饮,席间还郑重发下承诺,今后一定照应好雅言书铺,最终主宾双方兴尽而归。

张广发从外地经商回来,他早已得知孙山不仅考上了生员,还考中了乡试副榜第一名,心中十分高兴,设宴为孙山祝贺。

过了没几天,他便发现孙山与李艳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孙山沉溺于男女情爱中乐不思蜀,始终不提及归家还乡之事。

他经过仔细打探,又得知孙山将入股雅言书铺的收益均赠送与李艳,担心将来自家侄女的婚事出了差错,便催促着孙山尽快跟随自己返回家乡。

想到这么多时日没有回乡,家中亲人不知道该多么思念自己,担心自己的安危,焦急地留意着自己的形踪,孙山心中顿起羞愧之情,答应了张掌柜提出的尽快回乡请求。

分别时李艳恋恋不舍的拉着孙山双手不放,济南府与沂水县相距近千里之遥,两个人想再聚在一起,不知道要度过多少日日夜夜。

一想到此次分别后,二人想再次见面,最快也要三年后的乡试之时,这让情陷爱河的她如何不痛苦万分,低声啜泣着一直不舍得与孙山分別。

孙山一则有些不舍得与李艳分离,二则也想尽快融入到明朝人当中去,于是他郑重向李母三人做出承诺。

“伯母、镇哥、艳妹,我三年后必再来济南府拼搏乡试,若有幸入了秋闱正榜,必再接再厉迎考次年春闱,若老天垂怜,有幸中个三甲同进士,便能迎娶艳妹为平妻。若老天不怜惜我二人,请伯母为艳妹另择佳婿。”

李艳听后又惊又喜,毫不顾及世俗礼节,也不忌惮母兄就在身侧,扑在孙山怀中,搂抱着孙山嚎啕大哭,哭声中饱含欣喜和满足之意,还有不舍与孙山分别之情。

等到孙山依依不舍的告别而去后,李艳正色对李母和李镇说道:“母亲,兄长,三年后无论孙郎登仕可否,我宁愿做小妾,也要嫁给他。”

李母和李镇母子俩面面相觑,想阻止李艳做出如此不理智的想法,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母子俩对此嗟叹不已。

她们劝说着李艳不必如此决绝,应当相信孙山下次一定会科场连连告捷,一起返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