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作乱(1 / 2)

 崇政殿。

早朝。

皇帝义坐在金銮殿上,神色严峻,表情严肃,对突如其来的天花忧心忡忡。

“禀圣上,臣的恩师给了我一个消灭天花的方法,”寇准声音洪亮,自信地说道,“接种牛痘,即可治愈。”

“寇卿,你的恩师赵楠,自营帐受伤,好像前段日子才出来活动的吧?”皇帝的话不咸不淡,让人听不出忧喜,“朕想,他大病初愈,应该多进补,多锻炼,呃,有益康复,”说着眉毛一挑,摆摆手,“至于如何应对天花,就不劳动他了。”

皇帝说完,心里冷笑:赵楠会写几首诗,能做出几样花里胡哨的东西,善钻营,这我信了。

但千百年来,人们束手无策的天花,你赵楠也能把它顺手治了?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懂个锤子?这不用猜也知道他好大喜功,无非就是想往自己脸上贴金而已,不听也罢。

“医官院,刘卿,可有应对之策?”赵楠对太医刘翰问道。

“禀圣上,天花自古以来,都无应对良策,而今之计,也只能熬一些解毒的草药,让感染者服下,只是效果……”刘翰很为难,也只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赶鸭子上架了!

皇帝怔了半天无话可说,虽说医官院态度消极,觉得也只能这样了,朝廷把姿势做足,老百姓听天由命,就看造化了。

“禀圣上,”赵普见主子郁郁寡欢,进言道,“臣以为,应该请高僧施展神通,消退瘟疫。”

女儿赵志英被救出的凌乱形象还历历在目,赵普马上就无限抬高僧人,早忘了屠闾披着佛陀的外衣,行奸淫掳掠之事了。

怪不到人人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赵普心是真大呀!

皇帝闻奏,脸上露出一丝近日来,难得一见的喜色,道:“赵卿,你所奏,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甚合朕心!”

“传旨,昭汴京城所有的寺院高僧,在东华门设坛做法九九八十一天,祛除瘟疫,”皇帝对高僧寄予厚望,说完长出了一口气。

皇帝和他的文武大臣都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的。天生一病,地生一药。瘟神可以兴妖作怪,就有除之的佛法。

民间持这种想法的也大有人在,因此一些宵小之徒便乘机而入,扮作大德高僧,祸乱人间。

当前的汴梁城,不仅有天花这个妖魔,还有恶僧这些鬼怪作祟,可谓是群魔乱舞。

一道旨意,大德高僧齐聚东华门,摆下水陆道场,绵延几里地。可谓阵容豪华,礼佛之人和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

头几日,这些人尚知收敛。时间一长,就露出了自私贪婪的本性。

僧人在大宋的地位超然,驱魔做法又是奉旨行事,各寺院的僧人便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明火执仗掠夺百姓。

上千僧人在狮子楼、落霞楼等各大酒楼茶肆,大鱼大肉胡吃海塞多日,不曾见付一文一毫饭钱。

中午,一帮人来落霞楼吃饭,酒足饭饱后又要离开,管家心里不爽,上前问为首的和尚怀仁,“诸位稍等,敢问你们吃饭这么多天,是记账还是付钱?”

怀仁,众僧之首。

他长得身材高大,粗壮而彪悍,南瓜大脸,皮肤黝黑,裸露着两臂上的龙虎纹身。

“记账、付钱都行,你高兴就好。”怀仁拍了拍管家的肩膀哈哈大笑道,“反正我也没钱,我呢,也是为朝廷分忧,为百姓祛瘟,”怀仁又转身到柜上拿了一坛高粱酒,“饭钱你去找圣上要,圣上打赏,你可不要独吞哟!记得留下贫僧那一份。”

说完,怀仁和众僧扬长而去。

吃白食竟吃到了落霞楼,管家愤怒的脸上青筋暴起,牙齿咬的格格作响,“秃驴,你既然想自找不痛快,就休怪我为民除害!”管家恨恨地说道,恨不得把他的秃头拧下来。

管家知道要坏账,就亲自回朱仙镇禀报了赵楠。

赵楠轻描淡写安慰他,“管家,你尽管放心,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这天,黄凤仙在穆桂英的陪同下逛街闲走,正好来到道场,就驻足看了一阵儿这个热闹的场面。

高台上,身坐莲花的怀仁和尚,口中念念有词,眼睛却在到处踅摸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