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旧事(1 / 2)

 见多不怪,朱仙镇的人见多识广,就是这么牛叉!好像个个都是国公一般,走到哪里都神气活现,自带气场。

国公,只是一个爵位,并无实职,因此赵楠并不需要每天上朝点卯,每日仍在朱仙镇逍遥自在,谋划着未来。

春节临近,赵楠忽然想起了久违的芝麻糊、芝麻酱等,这可是后世年节时的必备品。

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在火锅边,却没有芝麻酱,情何以堪?

中原种植芝麻的历史悠久,大宋遍地都是,主要用途就是制成小磨香油。

之前,赵楠都把精力都放在了高产农作物和蔬菜大棚上,忽略了芝麻的存在,也一直没有腾出手来,做一碗喷香的芝麻酱或芝麻糊。

说干就干,及时赶工,说不定还能在节前给大家发一波福利。

慕容宫、石开、铁牛等召之即来,赵楠在聚义厅统筹安排,从芝麻的筛选、烘焙、研磨,到罐装等各个环节皆落实到人,分头行动。

当小年的鞭炮声响起,大宋第一罐芝麻酱制造了出来。

芝麻糊更简单,赵楠将糯米研磨碎,加点碎芝麻,配清水熬制即成。

越是久负盛名的美食,烹饪越是简单!

现在的朱仙镇兵多将广,大家就在聚义厅里摆了几十桌火锅,小年相聚一堂,不为别的,只为尝一口这浓稠的芝麻酱。

大厅摆满了桌椅,桌子上堆满了蔬菜大棚采摘下来的新鲜食材。

牛肉、羊肉、菜蔬,都成了配角,今晚的主角就是每人面前一小碗调和好的芝麻酱……

这种场合,当然少不了曹尚飞这种骨灰级的吃货,千里迢迢到信阳寻找毛尖,只为回来能吃上一顿烧烤!

曹尚飞第一口涮羊肉,就实实在在的沾满了芝麻酱,吃到嘴里,那种复合味的咸鲜香甜,醇厚悠远。

“大哥,芝麻酱遇见火锅,真是绝配啊!”曹尚飞大口吃着,嘴角上糊满了芝麻酱,“太香了!再来一口芝麻糊!”

众人赞不绝口,吃得一塌糊涂,赵楠也频频夹菜涮肉,边吃边点头,“嗯,这才是火锅该有的样子!”

刘娥在家里,端着一碗芝麻酱,苗小玲也是第一次尝试做火锅,刘娥吃到这么香的芝麻酱,羊肉还和蔬菜还没有吃几片,酱已经是第二碗了。

看着刘娥满嘴都糊的是酱,苗小玲怜爱的帮她擦了擦嘴,嗔道:“慢点吃,还有很多的!”想起前些天刘娥整天喊饿的日子,不禁泪水婆娑。

萧燕燕在家冲了一杯芝麻糊品味着,一口下去,甜香暖热的味道如一朵花在心间绽放。

几口芝麻糊缓缓下肚,甜腻腻的香味在口腔里打滚儿,又顺着咽喉缓缓下肚,香味弥漫了整栋别墅,回荡在口鼻之间,唇齿留香。

萧燕燕用勺子慢慢地搅拌着芝麻糊,不由得又想到了赵楠,她的脸像经了霜的柿子似的,通红通红。

朱仙镇经过近两年的高速发展,经济物质极大丰富,生活福利极其诱人,从房子到生活用品,基本都是赵楠发的。

生活和工作在朱仙镇的人,吃喝不愁,子女无忧,幸福感早已甩开了生活在汴梁城的公子王孙们十八条街。

赵楠的兄弟们,更是个个豪门深宅,都把家眷带来,在朱仙镇安居乐业。

太平兴国八年。

欢乐祥和的新年,就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度过。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展昭终于探访到了赵霞的消息。

赵霞及其族人,目前正孤悬海外,身处曾经的渤海国。

闻听渤海国,赵楠有一些后世的记忆。

靺鞨,建立了渤海国。

靺鞨,正是这个苟延残喘的民族建金灭辽,为祸华夏近百年。

高句丽灭亡后被唐朝迁入营州,依附于高句丽的靺鞨人,趁武周时期的“营州之乱”建立了渤海国,靺鞨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营州是武周东北的中枢重镇,除了靺鞨人以外,还生活着高句丽人、契丹人、突厥人等,民族问题突出,极易发生动乱。

六九六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叛周,杀营州都督赵文翙,是为“营州之乱”。

事发后,武则天联合突厥的默啜可汗,南北夹攻营州叛军,李尽忠战死,营州之乱平定。

善于用兵的靺鞨统领大祚荣借助天门岭的复杂地形,合高丽、靺鞨之众,大败周军李楷固,逃窜到东北建立了渤海国。

现在,渤海国被辽军所灭,辽国称其为东契丹国,亦称东丹国,原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现为天福城,附属于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