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赵曙的悲剧(1 / 2)

 赵顼和赵颖第一次听说有“心理疾病”这一词。

沈峰继续解释道:“心理疾病就是我们俗称的心病。这心病也分轻重缓急,症状比较轻的可以自我调节就好。而严重的症状就需要外界的帮助和长时间的治疗了。而你叔叔这个病情根据你说的这些,我判断你叔叔是因为长时间的外部刺激以及幼时可能的创伤和自己本身没有足够的调节能力而导致的心理疾病。”

赵颖急忙道:“那沈峰,你可有什么方法帮帮某的叔叔。”

沈峰思考了一会儿。

其实如果单凭赵顼的描述是无法判断出赵曙的病情的,一是赵顼不能准确的诉说出赵曙的真实情况,二是赵顼本人也不知道很多事情。

毕竟赵曙这病情也有很多年了,赵顼今年才15岁而已。所以沈峰大部分都是根据历史上的记录做出的判断。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

就在宋仁宗赵祯突然驾崩后,曹皇后紧急召集韩琦等宰相共同商量让“备胎”赵曙立即即帝位。

赵曙听闻众人的意思后,大惊失色的连忙说:“我不敢做,我不敢做”,说罢转身就走,说什么都不肯继承皇位。

韩琦等人见状,只得冲上去将他抱住,七手八脚为他穿上了黄袍。安顿好了赵曙,才派人出宫报丧。

与此同时,众人将翰林学士王珪找来草拟遗诏,王珪从没想过会遇到这样的场面,慌乱得不知如何下笔,亏得韩琦临变不惊,吩咐他按自己说的写。

到了下午未时左右,百官自垂拱殿门外哭着涌到了福宁殿前,

韩琦宣读遗诏,新皇赵曙登基。这一年赵曙31岁。

什么样的经历能让已经31岁的赵曙还是那么抗拒那个位置呢?

其实赵曙登基前的人生挺悲剧的。

3岁时,因宋仁宗一直没有皇子,为了江山社稷,只好从宗室子弟中选一人入宫做预备储君。

赵曙幸运而又不幸地被选中,入宫后交由曹皇后抚养。

这是赵曙第一次入宫,也是悲剧人生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赵曙的亲爹赵允让当年也是入宫当备胎。

那时宋真宗赵恒也一直养不活亲儿子。终于在42岁时,保住了宋仁宗赵祯,这才把赵允让放出宫外。

让赵允让唏嘘的是,这一幕又在自己的儿子身上重演了。

宋仁宗赵祯这时选了赵曙,大概是想借助他爹的好运气吧。

那时赵祯才25岁,怎么可能认为自己一辈子没有子嗣。这样想法也是宫里宫外大多数人的想法,所以3岁的小赵曙在宫里过的心惊胆战备受排挤和冷漠。

需要强调的是,那时小赵曙唯一能依靠就是现在的曹太后,当时的曹皇后。

4年后,小赵曙终于解脱了。赵祯亲生儿子赵昉出生了,他也被毫不留情地撵出了皇宫。

在众人的嘲笑声中,他只能窝在家里慢慢舔舐精神上的创伤。

赵曙25岁时,赵允让病逝。

赵允让是他那时唯一的依靠。亲爹的逝去对赵曙来说是个灭顶之灾。

赵曙变的越来越卑微。

赵允让给他留了不少财物。有宗室子弟得到消息,便来“打秋风”。频频伸手向他借各种器物、钱财,赵曙几乎有求必应。有人看中了他佩戴的金腰带,便借去玩几天,结果换回来的是一条铜腰带。

赵曙的管家陈忠和实在看不下去了,就鼓励他去要回原物,结果赵曙却对管家说:“这就是我原来的腰带啊,怎能再向兄弟去要?”

这件事流传出来后,众人看赵曙的眼神就不对了。

他不是性格谨小慎微,这简直是个窝囊废啊!

其实,别人不知道,这都是他在宫中生活时,留下的童年阴影造成的。

后来赵祯的亲儿子赵昉以及两个后出生的小皇子相继夭折,赵祯也彻底认命了,知道这辈子不可能有亲生儿子了。又想把赵曙领回宫中。

赵曙接到诏命,立即称病连上十多道奏疏推辞,可赵祯一一驳回。无奈,在30岁时,他又入了宫。

在入宫之前,他还嘱咐管家道:“你每天都要打扫某的房间,说不定哪天某又回来了呢。”

显然,到现在他也不愿意去坐那个位置,也不认为自己能坐到那个位置。

不过这次他恐怕要事与愿违了,赵祯为他改名赵曙,成了真正的储君。

这时,那些嘲笑过他的人害怕了。

害怕他王者回归,害怕他打击报复,害怕他心怀怨恨。

于是他的周遭充满了冷漠、刁难、排挤和无视。

但是对于赵曙来说真的是王者回归吗?

不是的,他不想当王者。

他胆怯,他懦弱,他缺乏安全感,这是他人生前31年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