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三月二十一,上午照旧捕鱼采摘野菜,下午去萧大娘去探情况。
结果很喜人,据萧大娘说,都没费什么力气,二十个陶碗只是与人说了一下,一下子就卖完了,十斤粮食到账。
价格定的太低了,只有青龙镇的三分之一,萧大娘以前售价的四分之一,就像七文钱一斤的粮食,突然说只要两文钱一斤,试问会不会有人买,然后就抢购了。
所谓的消费欲望是可以激发的,购买能力也可以突然提高,只要有人觉得物超所值。
碗这个东西,每个人都要用,每天都要用,每年都会有损坏更换,多买一些也不会变质,所以机不可失,每个人心中自有衡量。
关于萧大娘提价的建议,朱诚否决了,做好事不要计较太多。
带着属于自己应得的粮食,朱诚挺直了腰杆,继续去进行自己的行善大业。
一百二十个陶碗,萧大娘还没有来得及吆喝,第二天,就被得知消息的村民购买一空了,最多的人买了五十个,花了二十五斤粮食,按他家的人口计算,每人刚好十个,如果一年用坏一个,可以用十年了,不知道他家怎么突然就如此阔绰了,还是有其他企图。还有好多村民没有买到这么便宜的碗,只能等待下一批产品上市。
此次一百二个陶碗,换来六十斤粮食,按照分配比例,朱诚分得三十七斤半,萧大娘分得二十二斤半,对于萧大娘来说,粮食赚得太容易,不费力也不费心,还是做好事,既帮助了朱诚,也降低了村民买碗的花费,这样的好事一定要多做,朱诚也很满意,希望她保守秘密,等待下一次机会。
有了这三十多斤,粮食打底,朱诚不再去捕鱼了,可以节省时间去制造更多的商品,去做以前想干却没有条件去干的事。
朱诚首先把每天要吃的粮食定好量,一天消耗粮食一斤半,按后世算是九百克,分三餐,里面可夹杂野菜,勉强能混个半饱。
然后又花五斤粮食在萧大娘那里换来一个月的食盐,补充盐分,增强体力。
接下来就去发现美,寻找那些暂时被蒙住面纱的美人。
此时的起陆村环境很好,没有污染,水质清冽甘甜,朱诚发现很多人都是直接喝生水,而不是开水,萧大娘所经营的茶摊也是快餐和其他小玩意为主,茶水不见得能卖出多少,南山山腰上就有很多野茶树,没人摘,趁着有时间,朱诚悄悄地把茶叶采光了,通过简单加工,得到五斤干茶叶,用陶罐密封藏好。
起陆村附近不仅有煤,其实也有零星的铁矿石发现,相思河在石塘村有一个转弯,那里有一个浅水滩,水质泛黄泛红,七天时间,朱诚就在那里捡回来五六十斤铁矿石。
做陶器的主业不能忘,每天都要花半天的时间,同时还要制作耐火砖和其他耐火工具,为了以后再增加一口陶器窑,还有要一个土窑来炼化铁矿石。
使用的劳动工具没有改进,只能用时间来补,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忙个不停,晚上也是在昏暗的火光里干舂米,碎矿,和泥,制砖等粗活。
挑水,挖陶土,挖煤炭,挖耐火粘土,运输,制砖,制陶……朱诚很忙,转眼就来到了四月份。
万历四十一年,四月初二,新的一批陶碗出窑,刚刚交付给萧大娘,第二天就已经卖完了,有些人是重复购买,有些人两次都没有买到,好像错过了几个亿,竟然打算交定金。
廉价的陶碗释放了村民们的消费欲望,这是一个迫切的需求。
陶碗虽然是一个古老而落后的产品,但是它技术简单,价格够低廉,用降级的思维来看,在这里,它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做“善事”不能急,也不能盲目扩大,因为大善人朱诚能力有限,力有不逮。
欲速则不达,一切都要慢慢来,循序渐进,积累有益条件,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