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末第一家连锁店(2 / 2)

汉末卫公子 夏门 3460 字 2019-09-17

程见卫宁不怪罪与他,心里松了口

又见卫宁提问,一时间脸颊微微有些辣红,不好意思儿时年幼无知,好耍贪玩,整日不务正业。有一次父亲重病在床,正值春耕之时,家里那亩田地无人打理。母亲一人照料不过来,偏偏小人还浑浑噩噩不知父母心酸,不愿帮衬。母亲便取了几枚桐子将他埋于田地之中,让我犁田,倘若犁得那枚桐子,便可私自拿与镇上花用。可却不知道,后来每年母亲都用这个法子,有时有几枚,有时母亲却骗我,一枚没有。可渐渐的小人那点劣行却慢慢转变……”

卫宁看程一副感怀的模样,看他年纪却是不大,儿时便要为家出力,相比较于后世中,大部分温室的花朵,岂能尝到其中滋味。幼小的肩膀到底如何能扛动犁田之具,卫宁几乎不敢想象。

同样古人的淳朴却再一次让卫宁叹为观止,原来这区区一件小事,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倘若这样老套的方法拿到后世教育子女,收到的效果恐怕能成负数……

但在这里,卫宁不得不赞叹程他那个身为普通农妇的母亲,居然能够用这样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儿子,虽然其中有一点误导的成分,但效果毕竟还是不错。

而程能够利用这个改变他性格的事情,巧妙的嫁接到酒轩销售上面,不得不说,这个自幼就异常调皮的少年,似乎那骨子里的狡黠还没有被磨灭。

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具备的条件……

卫宁眼睛微微一亮,此刻觉得这个少年似乎倒像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思想还没有僵化,那自然对他脑袋中的某些东西势必不会抵触。

这对他即将运转的事业必然是个强大的助力。

关于曾经敲定的医术学院问题,卫宁一直认为,单单培养出合格的郎中而让他们外出游医似乎真正是个浪费。尤其在三国这个疾病横生的年代,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案,实际上也并不能带来多少效果。

这一切虽然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士农工商格局的一次尝试,但在自身没有丝毫利益还要背负风险的情况下,卫宁再傻也不会去干。

如何能让这个改变历史格局的创新既能顺利的执行,埋种下去,又兼顾回报足够的利益,卫宁也曾经细细想过。

本身这个医术学院按照既定计划便是划归卫家私人产业,甚至以后也有可能上缴给卫家投靠的诸侯手中。但如果要收获利润,便只有医馆一途。

各地郎中医术参差不齐,而精擅者领域也大不相同,造成了有的地方某一种疾病药到病除,而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却是绝症。系统的医馆势必就会解决这些问题,这其中的滚滚利润似乎异常庞大,尤其在医药方面的流通势必又会带动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其余行业的进步。

人类这个社会,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便是猪肉的缺乏,却也会造成整个物业的上涨。

卫宁的想法,便是一个庞大的医院连锁店……

这似乎是个很疯狂的想法,包括从职业培训所,乃至于营销等一系列连锁经营一概包办。但却也未必不可行,只要顶着他河东产业的名头,顶着他兰陵侯的名号,甚至是未来大战,卫宁也不会担忧,一个地方当权执政者最困扰的问题之一,便是人口的减少,其中疫病的蔓延便是最主要的原因。没有哪个诸侯会擅自驱逐保护他领土百姓生命的救命郎中,退一步来说,拥有一批合格郎中的驻留反倒是所有诸侯求之不得的东西。

哪怕某些强势诸侯强行霸占这些医馆,卫宁也并无损失,他的目的出发点本来就是以改变格局,辅以救助民生。

而最让卫宁头痛的是,其中必然会牵扯到一些新奇的理论,自然虽然粗略懂得一些知识,但这个时代却几乎找不到能够引起他共鸣的人物。

现在程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能够凭借一件看似毫无关联的幼年训导,创出类现代化的营销策略,这本身就足够证明他拥有足够的空间吸纳卫宁脑海中的知识……

“从今天起,你便跟随我左右!”卫宁眼睛的光芒越发炽热了,看得程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