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2 / 2)

汉末卫公子 夏门 5725 字 2019-09-17

张绣想起贾诩地叮嘱,脸色摆正,甚是恭敬,当即将李暹首级掷于蔡邕身前,半跪向车架,高声道,“末将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蔡邕一愣。张济这个同样逆党什么时候也懂得尊敬皇帝了。他这一迟疑,却见献帝战战兢兢的探出头来,看张绣满身血污又骇然缩回头来,只瑟瑟道,“你是何人?”

张绣心中一阵鄙夷,又道。“末将乃后将军张济之侄张绣。现添居虎贲中郎将一职,得家叔之令,特来救驾!”

献帝一听是张济来人,又是吓得两眼发昏,“张将军忠心为国,其志可嘉。朕加封张济将军为骠骑将军,华阴侯,张绣将军同样救驾有功。添为左中郎将……”

“谢陛下!”饶是现在的朝廷官爵已经没了多大实权。但名头依旧还是颇为得脸,张绣也不禁喜上眉梢。当即拜谢道。

“爱卿既已杀败贼军,不知欲护朕何往?”献帝终于瑟瑟问道。

张绣看了蔡邕一眼,这才正色道,“末将奉家叔之名,特护驾北进入冯翊,如今河东晋阳侯杨昀代父谋政,兵强马壮,若能得河东之兵,陛下必然无恙!”

话到此处,刘协在车内心中一跳,忍不住探出头来,喜道,“将军此话当真?”

便是蔡邕在旁一直冷眼旁观,也不禁蓦然动容。他却是从来没想到,张济既然会放过献帝,更是没想到张济竟然还会派人送献帝往河东去?

河东不正是他们求取的外援之处么?

张绣看着献帝那脸上惊喜的模样,眼角余光又见蔡邕动容,不禁心中暗叹,“先生果然料事如神,不禁猜到城中乱起,必然有人偷救献帝,更算出必出东门!如今这小皇帝和蔡邕老儿一听河东脸色皆变,要去河东,也是十有八九的事了!既然一切都按照贾诩的预料中行事,那张绣也不遮遮掩掩当即回道,“下臣不敢怠慢,若陛下不愿去河东,末将自当誓死护住陛下周全!”

“不……不……要去河东!”刘协却是慌得六神无主了,根本就没发觉到张绣的试探之意,慌忙肯定道。

蔡邕心中一叹,这才出面道,“将军既然有心救驾,何不速速护陛下北上?”

蔡邕心中也是发了恨,如今张绣兵马数千,将东门牢牢把手,又将皇帝车架围在中间,就算不妥协,也没了办法。不管张绣口中到底是不是真心要送皇帝北去,如今也只能虚与委蛇。再坏地情况,也不过还是继续受到他人掣肘而已……只不过,朱隽这样一个大汉支柱就这样崩塌了,让蔡邕不绝心中颇为伤悲。

而一念及此,蔡邕看着脚边那李暹人头,万般怒火纷纷燃烧,两眼才干地老泪又将横流,提起手中佩剑,便发泄着向那脑袋看去,浑然不顾那红白一片乱洒,脑袋被他劈坐烂瓜。

即便是身边一干文武对朱隽之死也颇为愤恨悲戚,却也被蔡邕如此暴烈更慑在当场,呕吐不已,同样在旁边目瞪口呆的还有张绣这个征战沙场的小将。他却是从未想过,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大儒蔡邕竟然也有刽子手的潜质?

好在蔡邕怒意稍平,看着身前那烂做一团的首级,胸口也是五内翻腾,侧过身去同样呕吐不止。终于让张绣稍微平复了一下对儒生的改观……

张绣摇了摇头,现在却不是能够浪费时间的时候。当即对蔡邕道,“太傅大人,可速速随驾东走,倘若李催郭汜醒悟追来,恐防有变!”

蔡邕点了点头,止住嘴角呕吐,回道,“有劳将军了……”

张绣当即一扬长枪,叫众军士分出十数匹军马。让其中几个重要人物骑乘。这才喝令向东,“全军听令,护驾西行!”

一脚踏上了栗邑那残破地城墙,任大风吹袭,卫宁依旧眺望城西久久不语。

“公子,此地风大,还是速速返回县衙为好……何况这城墙残破,倘若公子有所闪失,末将万死难辞其咎呀!”典韦见卫宁在那发呆沉默不语,微微叹了一口气。慌忙上前劝解道。

卫宁没有回头,只是低声道,“老典……这里便是元俭埋骨之所啊……可惜若不是我地过失,又如何会让他命薄如此?他应该可以再活数十年地……”

典韦不知道卫宁说廖化还能再活数十年的意思,也不懂为什么卫宁会如此自责,却是嗡声道,“为将者以战死沙场为荣,以惜身不前为耻,廖化将军能够马革裹尸,想必是其夙愿。何况当初杨奉亲自领兵攻打冯翊。也是陈宫在旁出谋划策,公子会盟酸枣却是完全拖住了董卓大军,何来自责?”

卫宁微微摇了摇头,有些东西是他一个人必须谨守的秘密,即便是典韦,也是不能与他分享这独守的孤单。最后看了城西那片树林。卫宁叹息了一声。取出腰间所挂酒壶,潺潺洒洒倒在城下,微黄酒液随风上下翻腾,均匀的渗入这片土地。

“走吧!”将整整一壶美酒敬完,卫宁默默叹息了一声,一抖披风,这才领了一干文武返回城中。

“如今后军粮秣可有准备妥当整顿如何?第二批粮草,何时才可送到栗邑?”一边向着县衙走去。卫宁一边向身边陪从地河东从军属官问道。

裴潜现居行军司马。这便是他分内之事,当即上前回道。“如今栗邑存粮足可供大军半月,而张燕将军押运粮草送达解凉,有黄河顺流而下,不过两日,便可抵达栗邑!”

卫宁点了点头,又对陈宫问道,“徐荣领兵攻打冯翊,区区几千兵马不足挂齿,你且稍整行装,叫李乐领兵一千,先行护送前往冯翊,只待徐荣攻克冯翊后,便由你张榜安民,压住政事!”

陈宫眼睛闪过一丝喜色,当即恭敬回道,“在下遵命!”

“还需要加紧修补栗邑船坞,能控此地,能与我军解凉形成一体,借大河运送粮草,远比从蒲州绕山渡河还要快捷许多!更需要多加防范受紧渡头,小心谨慎!”卫宁接着又对典韦道。

“恩,我这边调拨人手过去监督!”典韦点了点头道。

“如今奉孝随同公明,汉升南下渭南,想必也该到了吧……”卫宁揉了揉脑门,颇为疲惫,“我军虽攻其不备,行军迅速,但迟早李催郭汜还是要得知地!便是不知道我岳父身在虎穴,倘若被知道与我河东相通……唉!”

“报告忽而一声大叫,从城西城门唤来,一骑快马飞奔,有宿卫慌忙将来骑拦住,那信使知卫宁在此,慌忙捧着冯翊来书匆匆向前。

“报公子!徐荣将军已经攻克冯翊,如今赵云将军正领兵攻打高陵,不日便能破之!”那信卒脸上泛喜,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书函,递到卫宁身前,“还有徐将军得一封从长安而来地书信,叫小人连夜给公子送来!”

“来自长安?”卫宁心中一动,接过信函,寥寥数语,脸色却霎时一片欢喜,环顾左右大笑道,“李催郭汜内讧,各自征伐!我岳父暗中联络旧臣抢夺圣上,正欲护送向冯翊而来!真是天助我也!”

“长安距冯翊不远,又毗邻渭水,卫侯当早遣兵马接应,只要蔡太傅与朱隽将军能送圣上渡过渭水,则便入我军之手!而我军正可趁敌军追来,迎头痛击!”众人皆是大喜,道。

“正是如此!”卫宁哈哈一笑,当即对典韦道,“老典!你且领兵五千骑军,连夜南下,务必迎回圣上与我岳父!”

“另外,再传我军令与徐荣,速速领兵固守冯翊一带,李催郭汜若来,便让他们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