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斗笠(1 / 2)

 “呵呵我知道了,箩筐的竹篾要从这里弯曲过来,然后一直这样编制到这里,到了这个拐弯的地方又要弯曲了,看清楚没有”商宸一看思慕编制的箩筐样子,其余的地方很好,只是在四个角的地方稍有不妥。【】箩筐是这些竹制品里最细致的东西,因为以后要用来装稻谷和大米,绝对不能留一点点缝隙或者竹篾凹凸不平的地方,而且选用的竹篾也很讲究,要用几年长成的老青竹篾,要不然就怕到时候装进去的稻谷或者大米从那些有瑕疵的地方掉出来,或者一个箩筐用不了几次就坏了。思慕很细心,所以商宸才把箩筐这么细致的活儿交给他做。</p>

今夏和秋冬在做竹晒垫,竹晒垫很大,长方形,长十二米宽八米,可以从两头卷起来收好,这个用来晒东西最好不过了,又干净又方便。不像直接晒在地上那么麻烦,晒垫上的东西晒好了收起来的时候只要两头一合拢就可以了,如果晒在地上还要一点点的扫成堆,可能还会有一层土灰或者其他的渣子。</p>

不得不承认,人多力量大有时候真的是至理名言,到中午吃午餐的时候,已经把簸箕、箩筐、斗箕、撮箕、晒垫、竹篮这几种,每样都做一个样子出来了,这样就算是成功了,剩下的就交给今天已经学会了的人,这样一级一级教导的模式已经在族人的潜意识里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板,商宸已经用不着操心了。</p>

上午兽人已经弄回来了很多粽叶,所以吃完午餐以后,商宸打算教大家编制斗笠,斗笠和蓑衣是一套的,下雨天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这个落后的时代,淋雨生病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大家对于斗笠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农具的制造。</p>

斗笠是戴在人头上的,所以做工要比农具精细得多,一步一步都比较究竟,索性斗笠并不大,而且里面掺杂了很多叶子,所以做起来也不慢。首先,按一定规律将篾条编成圆形的帽坯,采集的竹篾要是那种青竹蔑,表面光滑韧性好。</p>

第二部,每一个斗笠都需要两个成形的帽坯,当两个帽坯都编好后,再将事先已经泡软的粽叶在其中一个帽坯上面,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并列排好,之后压上另一个帽坯,最后用柔软的篾条将夹着粽叶的两个帽坯进行锁口,所谓锁口,就是用一根竹篾把两个帽坯固定安装牢靠,把边缘一圈全都绕起来收好合拢,最后在帽坯里面用青竹蔑编制一个脑袋大小的圆圈状,就是将来戴斗笠脑袋的位置,到这里斗笠就基本完工了,稍作修整后便能够使用。</p>

一个斗笠的制作只用了半小时,一下午的时间里只在开始的时候做了一些斗笠其余的时间,一部分人在做蓑衣,一部分人在继续编制竹制品,这只是一些男人和残疾兽人在干,部落的兽人还有很大一部分被派出去巡视安全、捕猎。商宸又临时让十个兽人拿着铲子和框子一一照看那些水田和秧苗,目的是要看看水田有没有漏水或者缺口有没有堵严实。下午的雨又大了起来,恐怕有的水田已经漫过田坎了。商宸让大家看的时候细心一点,说不定这个时候水流汹涌的地方会有鱼儿,遇上了顺便带回来还能当做一道晚餐呢。</p>

“什么鱼儿会自动跳上来,真的有那么好的事情那我们一定要细心点,白捡的鱼儿谁不会捡啊。”兽人一个个听说会有鱼儿捡,莫名兴奋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