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捷报入京(2 / 2)

“大捷,山东威海卫大捷,尽斩寇城倭寇首级两千余颗,缴获钱粮无数!”一身尘土的报捷驿卒高喊着报捷内容,一边马不停蹄的从城门穿门而过,继续向皇城奔去。

听见捷报,看着远去的驿卒,躲于道路两旁的行人们顿时热闹开来。

“苏秀才,听清楚了没?哪里又打仗了?打输了打赢了?”

“山东威海卫?在山东哪个地方哇?那里也闹倭寇了?哼,就算没有戚家军,大明也不是好惹的!”

“哎,这么多年了,总算打了场胜仗。虽然不是建奴,但是倭寇也不好打啊!嗯,今天回家得喝点,我大明威武!”

“大明威武,大明万胜。”随着口号的响起,整个京城顿时沸腾了,欢乐的气氛驱赶着冬日的寒意,让庆祝的人们暂时忘却了寒冷。一场胜利,让笼罩在无尽阴寒乌云下的大明都城,再次散发出暖人心脾的万丈光芒。

此时,兵部衙门值事房,兵部尚书赵彦正和手下两位侍郎讨论边军将领克扣军饷、虚报兵员名额、私占马匹等问题。众所周知,赵彦是知兵的,毕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突然,衙外传来山呼海啸的欢呼声,打断了赵彦赵大人的思路。赵彦顿时坐不住了,抬手招呼手下准备就要一起出去看一看情况。

“大人,大喜啊!威海卫大捷,斩首倭寇两千有余,这是报捷的折子。”一名小吏举着报捷文书边呼边跑的奔向赵彦。

已走到门边的赵彦接过文书,立即又回身坐到自己的桌前,仔细的看了起来。

“砰,好,好啊,好一个英年才俊!来人,把威海卫庞帅庞千户的文档资料拿过来,我可得好好了解了解这位小杀神!”不顾手掌的疼痛,赵彦面色潮红的就像喝高了似的对手下小吏说到。

话说不到半盏茶的时间,一名手脚麻利的小吏便已在兵部档案库找到了文档资料,马上就把资料交给了在值事房门口来回走动的赵彦赵大人手中。

“庞帅,山东兖州府沂州人,天启元年十月,年十六岁。系威海卫左所刘公岛世袭百户庞可刚之独子,袭授百户。天启二年六月,率部大胜犯海倭寇,共斩首一百七十三颗,其本人阵斩一十九颗,升威海卫左所副千户。同年九月,率部全歼倭寇小笠三郎部,斩首七百八十三颗。解救乡民一千六百余,缴获物资无数,功升实授威海卫左所正千户。嗯,英年才俊啊!再加上此次大胜,今日,我大明恐怕是又出现了戚武毅一般的武将啊。哈哈,可喜可贺啊!”看完手中的档案,两鬓已然斑白的赵彦,高兴的不得了。

京城叶府,首辅叶向高的书房内,一群东林党的大佬正在开会。此时,东林党利用左都御史赵南星掌控京察的权利,已经把齐党和楚党搞得差不多了。谁知余下的两党人员却投向了魏忠贤的怀抱,变为阉党的一员。再此情况下,东林党齐聚一堂,商量商量该怎么继续搞。

“叶公,刚刚收到消息,此次威海卫大捷的千户庞帅是阉党的人。您看,明天的朝议要不要?”休息的间隙,左都御史赵南星向首辅叶向高提议道。

“梦白啊,武夫始终是武夫,成不了大气候。他戚武毅再厉害,还不是得靠着张太岳这座大山?武将是把刀,咱们文官就是替皇上握刀的人,急什么?再说,朝廷这几年在关外丢了那么多地方,好不容易在海边打了一场胜仗,你是不想让陛下过个安稳年吗?”

“对,对。叶公说的是,是梦白孟浪了。”

与此同时,京城英国公府。英国公张维贤正和一众勋贵武将集团的头头们在聚会烧烤,席间谈话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庞帅。

紫禁城,司礼监值事房内,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独自一人坐在房内。看着身前桌案上的圣旨,开心的笑了起来。按自己的所想来拟写圣旨,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好的不得了啊!

“哈哈,咱家可要用心做事,可不能辜负了陛下对咱家的信任呐!嘿嘿,东林党,咱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