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信使进京(2 / 2)

“大人,要我说,早就该走了。”

“是呀,大人,这些当地官员根本就不待见咱们,万一真要和叛军打起来,指不定会出啥幺蛾子呢?”

“对,自奢崇明和安邦彦起兵反叛以来,川贵之官军有不少次机会可以结束这叛乱,但是他们之间互不统属,又互相辄压保存实力,实在是心不齐,就怕哪天咱们被他们给卖了。”

“好,既然大家伙都不愿意再在这里受尽他人的白眼,那咱们就撤。来人,把这份电文交给电报员,让他发回威海卫。”听到手底下将领都同意自己撤军,庞帅便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份电文拿出来,让电报员发出。

为什么要撤兵呢?因为庞帅实在是不想再去削弱安邦彦的力量,改变历史的走向了,要养寇自重,不断耗费明朝的精力。要不然,庞帅怎么去渔翁得利?

叛乱要是提前结束,日后崇祯上台,手里的牌可就多了不少,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庞帅可不会去干资敌的活。

转开视线,来到威海卫都指挥使衙门内,正在审阅公文的两位指挥同知收到了庞帅的电报。

电报内容很简单:“八日以后派信使进京,告知朝廷山东沿海有倭寇出现,让武忠一郎带人配合一下,请求朝廷让出征的威海卫撤军回援。”看完内容,两位同知就明白了,大人这是想要回来了。不一会两人便唤来传令兵,让他把两人写好的命令交给武忠一郎。

时间匆匆而过,十六日后,傍晚,几名威海卫驿卒风尘仆仆的赶到京城,进城后又分成两组,一组直奔兵部衙门,另一组则奔向刘公公的府邸。

第二日上午,就在兵部几位大佬还在商议该如何处置应对威海卫上报的情况时,来自贵阳巡抚衙门和出征的威海卫的报捷驿卒也一路狂奔来到京城,等看到捷报的内容后,几位兵部大佬简单的交流了几句后,便一致同意了威海卫撤兵回防的请求。

下午,刘公公找到了魏忠贤耳语了几句后,魏公公又找到了正在做木工活的天启帝,二人又友好的交流了一番之后,一名传旨的公公和一队锦衣卫又带着一份新鲜出炉的圣旨出城紧跟兵部的传令吏员向贵州而去。

在贵阳,早已解了凯里之围的鲁钦也带兵赶回了贵阳城外的大营,威海卫也结束了守城和巡逻的任务,回到了威海卫大营。

自打来到贵州,因为各种原因,庞帅始终没和巡抚蔡复一见过面,等好不容易空闲下来吧,蔡复一又去了凯里,估计等威海卫撤军的时候,两人也有可能还是见不着面。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庞帅等的不耐烦的时候,兵部和皇上的圣旨到了。

兵部的调令文书很简单,就是让威海卫和当地的守军交接完公务后,立即撤军回威海卫防备倭寇。

宣读圣旨前,众人面相京城方向摆放好香案,香案上摆放好香烛,庞帅更换好官服带领众人跪下。

看着众人准备好后,宣旨太监开始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今威海卫都指挥使庞帅精忠报国,骁勇善战,率军于贵州大破叛军大营,溃敌两万余,擒叛将三人,斩首千余并缴获伪王服饰仪仗,朕心甚慰。调其为文登营参将,加授安远将军,赏纹银一千两,雕虎玉佩一块以示皇恩,钦此!”

“臣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庞大人,接旨吧。”

“多谢谢公公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贵州宣旨,这里是些茶水钱,请公公不要嫌少。”

“岂敢,岂敢,刘公公要是知道了咱家收了您的茶水钱,咱家可有罪受喽!”

“不打紧,刘公公不会怪罪与你的,你就收下吧。”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的收下了。”

送走了宣旨太监和进城交接撤军手续的手下后,庞帅便下令全军收拾东西,等中午用过午饭后,全军便开拔回家。

看来出征在外,阉党的名头确实有点不和谐啊!不过,现在有一块合法的地盘在手,安稳的发展上两年,等以后崇祯上台了,再找机会给他捣捣蛋,阳奉阴违的听调不听宣,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