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半个熟人(2 / 2)

“托您挂念,舅父身体安康。”

为啥一个从二品的文官会和庞帅如此的客套呢?嘿嘿!你猜的不错,曹尔桢确实和阉党有些关系,啥关系呢?买卖关系!

曹尔桢的山西巡抚可是从魏忠贤手里买来的,至于花了多少钱多大的代价,作者是真没查到。

想想吧,能从九千岁那里买官的人能有多清高?

至于为啥会认识庞帅?说来也巧,在某次去刘府跑关系送礼的时候两人曾经打过照面,聊过几句,也算是半个熟人吧。

“不知贤侄此次前来带了多少粮食打算换多少人?”闲聊了一会后,曹尔桢便回归正题。

“不瞒世叔,小侄此次前来共带来了三十万石的熟粮。”

“熟粮?”曹尔桢有些发懵。

“对,世叔可能不知道,小侄是个心软之人,实在是怕有些贪官污吏会贪墨了饥民救命的粮食,所以就把粮食全部都加工成了可以短时间内保存的炒面。这个炒面是可以直接吃的,里面还掺杂有肉末和盐。”

听着庞帅的话,曹尔桢实在是无力吐槽,你小子心软吗?心软还能上阵杀倭寇?不过真要是不能长期保存,你真以为贪心的官吏就会收手?

“贤侄为了饥民们能活命,可真是煞费苦心啊!真不知道他们是修了多少辈的福分呐!对了,贤侄,这些粮食真的不是朝廷的赈灾粮?真的是你们山东地方为了备倭移民而自筹的粮食?”

“确实是小侄在地方自筹的,至于朝廷的赈灾粮,世叔恐怕是要有个心理准备。”

“为何?”

“就在小侄运粮启程的时候,朝廷方面针对此次灾情还未有什么决断。”

“哎!还是贤侄费心了。至于移民,只要不是身上有契约的,你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吧。”

“多谢世叔成全,小侄略备有些薄礼还望世叔收下。”说完,庞帅示意亲兵奉上自己准备的礼品,两瓶琉璃酿,一箱纯白纸和一张一万两的银票。

“哎呀,贤侄你这是干什么呀!唉!都是为朝廷分忧,那我就收下吧。”曹尔桢稍微矜持了一下,也不矫情,直接便收下了庞帅的谢礼。

“大人,粮食已经全部入库了,共计三十万石,这是样品。”在府衙前堂坐镇的延绥巡抚拿着一袋炒面来到曹尔桢面前。

“嗯,味道不错,盐味适中,确实有肉,就是有点干呀。贤侄,你有心了。”尝了几口炒面,曹尔桢不由得眼神发亮,这炒面确实是个好东西。

“世叔,炒面在掺入适当的水,也是可以当做面糊糊喝的。”庞帅在一旁适时的开口提醒。

“听到了吗?未时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属下明白,为了防止饿久了的饥民不被撑死,喝些稀得也是应当的。大人,已经到了饭点了,您看?”延绥巡抚谄媚道。

“行,你先去安排吧,等会你们几个忙完了到海威楼找我们。”

“是,大人,那属下先行告退。”

“贤侄,既然到了世叔的地盘,那就听世叔的安排如何?”感觉已经解决了心头事,曹尔桢不自觉的豪迈起来。

“但凭世叔做主!”庞帅起身恭维道。

海威楼,呵呵,真是请客请到自己家了。这算啥?肥水不流外人田吗?庞帅心里表示很开森。

未时,就在庞帅和延安府的一众官员还在海威楼胡吃海塞的时候,延安府城的四个城门打了开来,一队队的官军护送着衙役到城外施粥。

“都给我排好队,一人一碗,要是让我发现有人多吃多占,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排好队。一个一个的来。”到了指定的地点,一众衙役开始施起粥来。

就在官军们维护秩序,衙役开始施粥的时候,庞帅手下的人也纷纷开始行动起来,开始宣扬起移民的政策。

“喂!你们几个,都给我站好喽,是不是想试试某家手里鞭子的滋味!”就在有人打算插队时,一声爆喝从一名面目微黄的官军嘴里响起。

“好家伙!这声音可真够大的。”

“看这体型,也是有把子力气的。”

看着开口声如巨雷的这名官军,出来挑人的庞勇不由得眼前一亮,这块头,这长相,不当个将军可惜了呀。

“这位同僚,有兴趣到山东当兵吗?”

“没兴趣!”

“到了山东,提拔你做个总旗怎么样?”

“没兴趣!”

“如果你来....”

“没兴趣!”

“可否告知你的姓名?”

“某家张献忠!”

张献忠?这么拽?不来拉倒,谁稀罕,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