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阉党收税(1 / 2)

 随着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天启六年的气候比天启五年还要恶劣。

二月底三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降雪让刚刚恢复到热闹喧嚣之态的京城再次披上一层厚厚的积雪。

“老祖宗,收税的人都已经派出去了。”紫禁城某处偏殿内,一名小太监对着正在把玩着一件怀表的魏忠贤说道。

“那就好,以后呀,万岁爷可就不缺银子花喽!”

后世关于魏忠贤收税的问题,有认可的,也有不认可的,认为魏忠贤收税祸害百姓的有,认为魏忠贤收税打击地主商人的也有。作者在这里只想说,不管魏忠贤怎么收税,反正东林集团庇护的商人阶级肯定是没有主动纳税交银子的。

不管怎么说,作者知识面有限,只知道魏忠贤打击的东林党不是个好东西,东林党绝对是一个维护地主商人集团的东西。

别的不说,就拿盐税来说,明朝的盐商集团绝对是与国争利的。自古以来,所有的王朝,盐铁二税绝对是朝廷的核心收入支撑。不说远了,就北宋时期来说,其盐税一年就有2500万贯左右,而且占其北宋王朝一年财政收入的50%左右。

再看看大明,最高不过250万两,北宋约有6000万人口,而大明人口近2亿,总不能说2亿人吃的盐量不如6000万人吧?再从折价算,北宋盐一斤50文,大明盐一斤折算300文,这少掉的盐税去了哪里?在盐商那,自古至今谁不知道大明的扬州晋商派盐商赫赫有名,他们还是东林党文人的主要资助者,他们的山西老乡们更是打开城门迎接鞑子进中原的那帮人。不过,让晋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建奴攻下扬州城的干的第一件事居然就是后世有名的扬州十日,屠尽扬州晋商。尔后,颇有脑子的建奴引淮商入扬从事,并在之后持续限制晋商发展。

不过,对于庞帅来说,魏忠贤征税那是好事,不管老魏在征税怎么中饱私囊,到头来,只要进了魏公公的小金库,那就都是庞帅的。要知道,自打“空心菜”行动开始到现在,庞帅已经掏空了魏忠贤近半的小金库,收获颇丰。

“对了,通知一下山东那边的小崽子们一声,山东东路参将庞帅的地盘就别去了,那孩子养个能敢于同建奴交战并大胜的兵不易,知道吗?”

“好的,老祖宗,小的这就派人去传话。”

“属下替我那顽劣的外甥谢过九千岁!”等小太监离开后,站在一旁的刘业赶紧替庞帅表达谢意。

“都是自己人,无须多礼。再说了,咱家还要谢谢你哩,谢谢你为咱培养了一名好后生。你也知道,虽然投靠咱家的人不少,但是敢提刀上阵跟鞑子拼命的却一个都没有。”

“那都是您九千岁的提携,要没有您的提携,那小子也就还是个混吃等死的小百户罢了。”

“老刘啊,回去告诉你家外甥,回去多招点兵,今年好好教练。咱家不指望他能练出戚家军般的军伍,只要能达到戚家军一半的水平就行。练兵的时候,要是有什么咱家能帮的上忙的,一定帮!等明年练得兵强马壮了,咱家准许他跨境去建奴那打草谷。”在见识了庞帅麾下的军卒有多能打之后,魏忠贤很是看重庞帅的练兵和带兵能力。

“属下替我那外甥再次谢过九千岁,只是这征兵一事?恐怕山东当地的官员不一定配合啊。”

“没事,这事我会给亓诗教(齐党的魁首,为了和东林党对抗,齐楚浙等小党都投靠了阉党)打招呼的。”

就在魏忠贤和刘业还在讨论如何给庞帅增加福利的时候,京城某处的深宅大院内,一小撮人正在密谋着什么。

“收税?这个老阉狗无非是想学万历那个昏君罢了。”

“老的昏庸,小的也好不了哪去,任由阉党横行,嘿嘿……”

“钱兄,江南那边都安排好了吗?”

“已经派人通知周顺昌了。”

“哼哼!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看来二十多年前的那场事闹得还是不够大。”

明朝中后期,随着手工业不断的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壮大,商业也逐渐的繁荣起来。

说实话,明朝的商税税率已经很低了,结果还是有很多人都在天经地义的偷税漏税,都在明里暗里的挖着大明国的墙角。

有些朝廷的官还不断的变着法的通过诋毁商税征收来将商税的税费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利用着自己的身份、士林的舆论来为官、为商牟取利益,不断的挖掘着大明的根基。

到了万历中后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就是大明朝的朝廷不能加征除了农税以外的税收,否则的话,就会被商人在朝廷里的利益代言人,也就东林党集团坚决的反对,而且搞笑的是,这样的抵制活动,几乎百分百成功,让皇帝和朝廷掉了一地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