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平山堂前的师生之谊(2 / 2)

别后数日,苏轼分别又以三人字中选一个字为韵,做了《三同舍》诗,寄给了这三位老同事。其中刘攽用了“贡”字,孙洙用了“源”字,而刘挚用了“莘”字。</p>

在这三首诗里,苏轼照例是对这三位同僚的各种夸赞之语。</p>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三位同志都是用过各种手段反对过王安石新法的,都是与王氏合不来而主动请求外任的小京官。此次的刘攽正在泰州刺史任上,孙洙则是要以同知谏院的身份出知海洲(今浙江省台州市),正好从此路过,而刘挚是路过扬州要以馆阁校勘、监察御史的身份外放到湖南监衡州盐仓任上的。</p>

这次的欢聚虽然给身在异乡他们带来了温暖,苏轼的诗也给诸位的外放带来了慰藉,唯一值得遗憾的是,苏轼给刘莘老的诗中有一句“暮落江湖上,遂与屈子邻”,被后来的变法阵营抓住了把柄。说是屈原被放逐在潭湘之间其实没有罪,今天的刘挚也被作为监衡州盐仓贬谪到了湖南。既然说屈原没有罪,那么与之比邻而居的刘挚因论新法不便被责降,这件事本身也就没有过错了!</p>

另外,还有一句“出试乃大谬,刍狗难重陈”,被指苏轼是借庄子诋毁孔子的典故在指责王安石集团的用人之道,把用过的“刍狗”继续拿出来使用,比喻以前那些个小人早已不可再用了。以今天的世俗理论来看,这样明显看似引经据典的精彩比喻,却是最容易被对手抓住把柄的地方!</p>

到了扬州,苏轼自然还要到平山堂下凭吊一下自己的恩师欧阳永叔公,这是苏轼此生第一次从平山堂下经过。</p>

平山堂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由于当时出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非常欣赏这里的清幽古朴,遂于此筑堂,此堂与千年古刹大明寺相依相连。坐在堂上向远方俯瞰,江南诸山,历历在目,连绵的群山似与堂平,平山堂因而得名(遗憾的是,今人再走过平山堂前,古人所言的杳渺远山已不见了踪影,代之的则是雾霾中林立的高楼大厦)。</p>

平山堂是专供当时的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平山堂建成后,欧阳修恨不得日日偷闲前往,登临燕游。那时他写下的诗句“我欲四时携酒去,莫叫一日不开花”,真实地流露出他对平山堂的钟爱之情。</p>

八年后,欧阳修为刘敞(字原父,一作原甫)出任扬州太守的饯行宴上,又写下一首关于平山堂的著名词作——《朝中措·平山堂》:</p>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p>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