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2 / 2)

这位县令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范仲淹。对于范仲淹,苏轼自小就十分仰慕,只是当苏轼来京赶考时,范公就亡故了。</p>

对于范公的后人,苏轼则多有所交往。在许州,苏轼结识了范公的次子、后官居宰相的范纯仁,在京师认识了范公的三子范纯礼。现在在徐州,范公的四子范纯粹又成了自己的下属兼同事。</p>

对于范氏后人的请求,苏轼感到为范文正公的书稿作序乃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事情。</p>

在公务之外,苏轼也有不少的人情往来:</p>

王适(子立)、王遹(子敏)两兄弟来向苏轼学习,其中王适为徐州的州学生,能文且有贤德,颇为苏轼所器重。</p>

徐州府的领导班子成员任钤辖去世,苏轼除了主持其后事外,还写了一篇祭文。</p>

德清县主簙郭用孚,字仲元,建安人,事母至孝,也来徐州求学于苏轼。</p>

近日,有人从江浙一带归来,对那边的情况比较了解,说要不是苏颂苏大人的治理有方,这几年的饥馑,不知有多少浙人被饿死。这件事令苏轼听到后无比的敬仰,于是致简家族世交的苏颂问候一下。</p>

这一年,那位著有《春渚纪闻》的何薳出生。</p>

何薳,字子远,一作子楚,浦城(今属福建)人,自号韩青老农,其父去非,曾由于苏轼的荐举而得官。</p>

为什么要提这个人呢?</p>

此人所著《春渚纪闻》虽只是记述仙道异事、民间奇闻,宣扬人生寿夭、官位爵禄乃前知前定的谶语、经文、梦境、道术,多属荒诞无稽之谈。但从中可以了解宋时士大夫的迷信观念及民间习俗。特别是卷六的《东坡事实》,所引诗、文,往往是苏轼诗文集中所没有的,多为后来的辑佚者所采纳。</p>

正是有了他的存在,苏轼的那些不为人知的事迹和诗词才得以流传下来。</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