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赤壁三咏”诞生记(2 / 2)

徐公守黄期间,除了重阳登高,每年春天还会邀请苏轼同游安国寺,并在寺内一片竹林之间的小亭中饮酒,喝到尽兴,二人直接到亭下的茶树上采茶煎茶,亭下品茗。</p>

因此上说,徐君猷就是东坡先生最为推崇的官员形象。</p>

眉山人巢谷(字元修)自蜀地来到黄州,与东坡先生相见与东坡之下,只见这位喜爱武举诸艺者依然是如狼似虎,风节愈坚。</p>

说起这位老乡,苏东坡想起了家乡里的一种蔬菜——巢菜。</p>

东坡知道,巢元修最爱吃这种菜,自己也爱吃。其实,这种菜就是一种豆科野豌豆属的植物,说白了也就是野豌豆。</p>

因为巢元修说过,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所以,东坡先生就将这种菜戏之为“元修菜”,还专门作诗以介绍这种蔬菜。</p>

东坡先生离开故乡已经十五年了,常常思念这种来自家乡的味道而不可得,就让巢谷给他儿子捎信寄来一些种子,自己准备种于东坡之下。</p>

由于巢谷年少时尝弃其旧学,习骑射,拜熙河名将韩存宝学习过兵书,苏东坡就让巢谷在此地住下,令苏迨、苏过两小儿从学于巢谷。</p>

闲下来时,苏东坡亦觉得寂寞和苦闷,就给他与李常那个共同的老朋友几宣义写信。首先诉说了自己的现状,然后又询问了黄河在阳武决堤的险情,</p>

绵竹武都山道士杨世昌,这几天将要从苏东坡处返蜀。这位擅长山水画,会弹琴,懂星象天文骨色及作龟革卦影,并精通炼丹治病之术的多才多艺之道人,逗留于黄州东坡先生处已经多日了。</p>

杨道人不想“三宿桑下”,恐生眷恋之意。</p>

东汉时,有“浮屠不三宿桑下”的说法,谓僧人为避免日久生情,在同一地方不连续歇息三夜。后世常用“三宿桑下”或“三宿”表现眷恋之情。</p>

十月十五日,苏东坡与杨道人又携酒由于赤壁之下,作《后赤壁赋》。自此,苏东坡的“赤壁三咏”宣告完成。</p>

在该赋中,苏东坡以“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的觉悟,联想前来入梦的道士,表明自己在这只孤鹤身上寄予了自己怀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苏子思想中的一个侧面,苏子、孤鹤与道士的联结,暗示着苏东坡在精神上已归向高蹈于世外的隐逸者。结尾八个字“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相当迷茫,但还有双关的含义,表面上像是梦中的道士倏然不见了,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又在哪里呢”?</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