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 / 2)

庐山最早的寺院当推归宗寺:归宗寺位于庐山南面金轮峰下、玉帘泉附近,原为王羲之别墅,东晋咸康六年(340)舍给西域僧人达磨多罗作为寺院。还有大林寺、栖贤寺、开先寺、圆通寺等。</p>

苏东坡回到庐山后,自德安径直回到位于庐山东南栖贤谷中的栖贤寺。</p>

在庐山,苏东坡过汤泉时,和了可遵长老的诗文,与南康令葛格(字道纯)同游庐山简寂观。同日,在惠日院雨中,跋秦观、元静(辨才)庐山题名。</p>

五月二十三日,滕元发知湖州。</p>

苏东坡与道潜登慧日寺楼观,在钟上题了名,后又独游白鹤观。</p>

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p>

庐山历史上有寺庙360所,道观200余处,使得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p>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p>

在东坡先生眼里,庐山南北称得上奇胜的有十五六处,他选择了两处分别作了《开先漱玉亭》、《栖贤三峡桥》诗。</p>

庐山山水甲天下,山之南则简寂、栖贤、开先、归宗,山之北则太平、圆通、东西二林。</p>

谈起了庐山的宗教文化,引人注目的佛教场所当数庐山东林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该寺曾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第二中心。而西林寺为晋太和三年建,山水之美,亦东林之亚。</p>

在这里,苏东坡题诗赠东林总长老,又在西林寺题壁:</p>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p>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