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王阿奴从记事开始,第一次独自在陌生的地方生活。
他面临最大的问题是语言,因为他不会雅言,只会说王家庄那一片的方言,所以他说话,别人不太听不懂;别人说话,他也不太听不懂。
尤其是刚开始那个把月,韩掌柜一家三口之间,以及来药房把脉开药的人,他们互相之间说话,如果语速慢一点的话,那还能懂个大概,如果语速快一点,对王阿奴来说,就好像听天书一般,完全听不懂。
不过好在北方的语言,相对南方话,差别没那么大,稍微易学一些,度过刚开始那阵子,很多时候勉强也能应付。
有时实在听不懂,他就鼓足勇气,让韩掌柜再说一遍。要说韩掌柜真是个厚道人,没有一次表现出不耐烦。
而且刚开始,韩掌柜和他老婆就做了一件让王阿奴特别感动的事,或者说,是说了几句让王阿奴特别感动的话。
那是一些街坊问韩掌柜:“怎么想起来从外地找了一个学徒?本地的他不香吗?”
韩掌柜说,这是我家的一个远房亲戚。
王阿奴牢记阿叔的教诲:多做事少说话。抹桌子扫地,样样抢着干,生怕给掌柜的印象不好,过阵子说试用期不过关,退货。
对于他的小勤快,韩掌柜经常予以口头表扬点赞,同时也告诉他,不要太拘谨。
最主要的是,在吃饭问题上,自己家里三口人吃什么,王阿奴也吃什么,坚决不搞小灶。
刚开始的几天,每次到了吃饭的时候,师娘把饭装好后,王阿奴就自觉的把自己的那个碗端走,找个角落,蹲在那儿独自吃。
这些礼节,是在来的路上,阿叔陆陆续续告诉他的,说学徒都得这样,没资格和主家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要讲规矩。
前五天,师父和师娘看他这样,倒是没说什么,第六天吃饭的时候,他又习惯性的把碗端走,师娘叫住了他:“阿奴,站住,你就坐在桌上,和我们一起吃。”
王阿奴站在那,很是意外,过了一会才回答:“师娘,这不符合规矩呢。”
师娘朗声说道:“这个规矩是谁告诉你的?”
王阿奴没有说话,他总不能谁阿叔教他的。
师娘从他的犹豫中,应该也猜出了大概了,但是没有直接点破,而是心平气和的说道:“通常做学徒,都要先打三年杂,吃饭不上桌,只能蹲在门口或者外面吃,这是寻常的规矩。但是我们家,不讲究这个,尤其在吃穿方面,你不要把自己当下人。但是,你如果不好好学艺,耍滑头,那师父和师娘不会对你客气的。”
韩掌柜没有说话,但是他的二女儿,已经下桌子来拉他了:“阿奴哥,听俺娘的,上桌子吃。”
于是,从那一顿开始,王阿奴就坐在了桌上吃饭。
师父和师娘真没把自己当下人,这是王阿奴最直接的感受。
如果非要说什么有所不同,就是师父一家三口住在楼上,而王阿奴则睡在楼下。
大约一个多月后,王初九又来到了店里,准确的说,这一个多月,他一直就待在谷阳县,根本就没走。
以他的识人经验,能判断出韩掌柜夫妻的确是忠厚之人,不会对王阿奴有什么刻薄之处。
但是对让王阿奴出来做学徒这件事,他始终还是有点不放心,毕竟是第一次离开家。
所以,这一个多月里,他一直在附近转悠,观察王阿奴的日常生活,为了防止自己被认出来,甚至换了好几个造型。
经过多次观察,完全可以确定韩掌柜全家对王阿奴,那是真的相当不错了。
于是,他又一瘸一拐的走进了店门。
第一个发现他的是王阿奴。
“阿叔,你怎么来啦?”看到王初九进来,王阿奴兴奋的迎了出来。
韩掌柜本来是坐着的,看到了王初九,也站了起来打招呼:“他叔,过来有啥事?还是准备把阿奴接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