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觉得我这老头叨扰,说起往事便喋喋不休吗?”
杨秉摇了摇头:“廉溪先生与家父相交甚笃,听先生缓缓道来我也是为之钦佩”
老者笑着说:“你这没有一点少年人的心性,倒是少年老成不过这样的性子才能治学”
于是继续问道:“你读书所为何?治学还是为官?”
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正如他虽然有进士功名却是成了一方大儒这便是治学,杨秉其父为官辅政一方这便是为官。
可为官是求财还是贪权,这些都是直指本心的事情。
这样的严肃问题,这位世兄也表现的十分安静在一旁候着也不说话。
杨秉陷入了沉思之中,倒不是因为他的目标不明确而是自始至终他科举便是求官,只是此刻他在叩问自己的内心,千里为官所为何?
为的是那青云之路吗?还是为国为民,不知过了多久他的目光坚定抬起了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横渠四句恰能明志,此话一出无异于平地惊雷,振聋发聩一旁候在一旁的这位世兄也是目光炯炯的看着眼前的杨秉。
这位长者也是像是在沉吟这句话的深意,杨秉只是以为横渠四句早已经出世,可是却没有想到不经意间他又做了一回文抄公。
此话无异于黄钟大吕之言,过了良久老者才缓缓开口:“此言来明心迹,可为天下读书人的表率”
此话一出,这位世交之子注定要扬名天下矣。
而且能够说出此话其志定不在小,老者博闻强识作为一名大儒其知识储备不是他一个仅仅才做学问一年的人可比。
他问道:“为民立命可是出自孟子尽心上篇中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杨秉怔在原地,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点了点头。
老者继续问道:“世侄可有治孟的心得?可以说来听听”
能够将孟子中读来有所得,自然是有所研习得,不过北宋十二经之中并无孟子,所以这读书人少有对孟子有所研究的。
这当世治孟大家便是极为罕见,如整个江南治孟的大儒也只有面前的一位。
杨秉在未来之前就听父亲说起过面前这位老者身份,原名周元实字元皓,世称廉溪先生乃是江南第一名儒。
他乃是治孟大家,可并不代表他对于其他经义研究就浅薄,他能够科举中了进士就可以知道对于经义研究是颇深的。
他见识过了官场昏暗于是辞官归隐专心治学,回到了故居临安府的近云山舍。
这乃是老宅了,前唐时期便已经在了他们家乃是世代望族。
杨秉知道自己不能随意的高谈阔论,而是在心中思索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能够很快将脑海的知识进行整理。
他有过目成诵的能力,虽然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可却没有放下读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