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吴起争位遭君忌 逃楚拜相乱箭亡(2 / 2)

战国兵雄传 王占福 0 字 2022-10-10

这正是:将星忿言惹祸患,巧借探亲避灾难。赴楚君敬待上宾,继而拜相升高冠。知遇报恩定新规,却招怨恨窥机盼。虽成富国强兵势,终见陨落悲留憾。

且说楚国发生了如此变故,丞相虽死,朝中诸臣便拥立太子熊臧继位,号为楚萧王,赶忙商议为悼王出殡安葬,也将吴起成殓埋葬,竟忙乱了多日。待月余之后,便追查处理乱众射尸之罪,命王弟熊良夫率兵,追捕收灭叛乱者,相继斩戮,竟清除杀掉七十余家,也有数百口人,真也祸连悲悯至极。虽然新王对吴起难于同其父一样,也会如此报于信任同情,但毕竟吴起所做之事,对强楚兴国有利,且因此清除了宗勋原有积弊,对其起用新人为政,间接助力。确实也应了吴起临死之言,即为惨死的吴起报了冤仇,总算是得出了忠贤雪恨结论,使楚国朝政更迭,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后世有人赞评吴起,睿智奇谋,扑到王尸之上,令人难免射伤王体,便可借此报仇,也算临机发挥,举措得当,临死还能将仇人送上断头台。真可谓兵机不可测也!揣摩之言,或有一定道理,可当此惶急时刻,难道还有比与王共死还好的办法吗?足见吴起对于楚悼王知遇之恩情感,有非常真诚流露。

纵论吴起一生,可说是跌宕起伏,不停奋斗的一生,成果斐然,却也有些过于极端之举,不能不说是坎坷与荣耀并存,竟不失其光辉璀璨。吴起是战国初期的兵圣及战神,完胜无败,功绩卓著,令人炫目,与春秋后期的孙武齐名。皆因其在孙子兵法之外,还能著写出新的兵法,可说是见解独到,军事理论成果空前。由此成为了我国祖先,兵道智星的杰出代表,被后世人们习学传扬,成为民族文化理念瑰宝,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至于对其褒贬不一,却也合乎情理,世上本无完人嘛!除了死人和未生之人,谁无缺疵?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是这个道理。本作者认为,吴起功绩远大于过,其智识能为与缺憾相比,实是微不足道,世上凡有大成者,其必有不为人称道的一面,应全面评判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才可窥到其本质及全貌。不应以偏概全,以瑕掩瑜,功过是非当据公论,才符合历史的客观实际,品评之论方能服人。

在吴起从魏国出走楚国后,竟做了楚国丞相,并锐意改规建制,弄得热火朝天,消息很快传开,不久便传到了魏国。魏国新君知道后,也是吃惊非小,说我并无害他之意,要么还放其归家探亲,并赏钱物,资其使用。不放归西河去,是想在朝中任职,有何薄待与他?竟离我而去,真是岂有此理!却也感到无奈。王栩从西门豹那里,知道了内中因由,便将此信告知了乐羊,却逢到中山灵寿探望会面之时。乐羊此时因在北方远地,自魏击回国接续君位,只好留在灵寿驻守,也是听从新命守将管辖,并不知国中有此变故,不禁有些忧喜参半。忧的是吴起离开魏国,在军中便少了坚固支柱,对自己孤悬远地,无了呼应相助,虽有高卿翟璜佑护,但还不知新君如何对待,毕竟是君臣接替的动荡时期。好在与魏击始终相善,并无不和之情,倒还显些踏实放心,暗自庆幸原来的选择甚当,要么吴起这么一走,说不定还会牵累自己,真是暗中隐藏着风险。且看今后会是如何,也自心中忐忑不定。

后知吴起做了楚国丞相,他心下却倒平静下来,揣摩如今吴起做了大国高卿,也是给自己撑了腰,魏君必然有所忌惮,当不会对己构成威胁,或许还是利事。于是高兴对老友王栩道:“我就知咱这吴起兄弟,确系非凡之人,竟然如愿做了丞相尊位,真是塞翁失马,安知祸福哇!”王栩从乐羊语气中,感觉他有称赞吴起的意思。于是平静说道:“吴起如今虽是做了楚国丞相,也算实现了其最终夙愿,看似是件好事,可却隐藏了极大风险,难道仁兄不明吗?”乐羊一听,不觉一愣,便摇头说实是不知,就请贤弟告明。王栩便道:“听说吴起仗国君倚重,便另立新规,启用能者强军执政,大量削汰原旧臣庸官,定会伤害那些人之利,使得很多人丢了饭碗,岂能不怀恨在心!这所谓是过伤众益,当会埋下隐患。据我所知,那楚悼亡年龄已高,虽有雄心壮志,毕竟是强弩之末,难能持续长久。若遇病亡变故,吴起却很难抽身避险,岂不危哉?”乐羊听后不禁惊叹,说果有隐忧,还是贤弟虑的深远。

于是两人经过商议,便写了一封密信,用隐语暗中告诫,使其有所防备,也是怕万一被魏人察觉,怀疑其相互联络,引起国君多心。暗派心腹扮作商贾之人,悄然送达吴起手中,却隐含两兄弟友人共写,以引起吴起重视,待等到回报,才算放些心下来。可吴起此时有国君支持,改革积弊已初见成效,尽管看到书信,也是心中踌躇,但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依他做事果决秉性,又岂能半途而废。只得坚恒向前,竟果真遭遇了险危,方知契友先见之明,却已晚矣!

这正是:做事利弊费权衡,

躲避风险何建功?

暗含隐忧无察觉,

明获忠告意坚铮。

无胆休干忌讳事,

秉正伤众落无情。

世上多遇艰危举,

抉择尚需慎思行。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