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 乐池挥军扩疆土 王栩葬母脱羁困(1 / 2)

战国兵雄传 王占福 0 字 2022-10-10

 第三十六回乐池挥军扩疆土王栩葬母脱羁困

回前词《满庭芳》

战国交兵,多为取利,或报仇隙积怨。魏齐攻赵,许获益中山。各谋侵占固守,免吃亏、却得光沾。夺数城,费力损兵,岂可易难艰。复国新君智,亲姻结谊,信赖忠贤。乘机挥军扫,数邑尽还。立邦尚需周知,派使出、遍告世间。稳局势,孝办母丧,离家脱羁绊。

话说中山国新君主姬恒,是个有志向的年轻人,从小受到身边贤明臣将教导,习学文武之道,且聪明睿智,虽藏于深山之中,却有着复国大志。在听到一大夫建议,与乐池所率魏军联通,共同抗击赵国入侵之兵,是速可复国的捷径,谋策是魏国因赵国相隔,已无力维护此地。而乐池本为国臣乐舒之子,虽掌握部分军伍,自立却也艰困,正好借助新国君的威望,共同创造出复国之道,却是实有可能。只是要放下昔先辈仇怨,即可能说服其联军抗赵,以达复国之目的。姬恒绝顶聪慧,即刻接受此建议,送书信联络乐池,并将亲妹许配其为妻,以联姻之法巩固联盟,却得到了乐池响应。也因脱离魏统,独立难支,抗赵吃力,此为目前最好解困之计,还能得到一位君亲美妻为伴。

在中山新君姬恒,与乐池暗相通合,准备共同对赵国驻军,发起攻袭夺城之际,魏国武侯魏击此刻,也深恨赵国趁其西河抗秦之危,而出兵攻占中山之地。使其难于顾及所失,并形成分割阻断之势,大大减弱了魏国势力范围,也只好派雄将西门豹,去镇守西河吴城关要,挡住了秦兵东侵,却再无力同赵国开战。他这时极欲报复赵国,便果真想到派出使臣,去游说联络东边的齐国,约定相助攻赵,并答应待打败赵国之后,以中山之地答谢齐国,也是自打如意算盘。可巧这时齐国,也有乘机扩张的野心,经其君臣商议后,觉得中山之地远离齐国,中有赵国疆土相隔围裹,就是得到其地,也难加于控制,就如魏国先前之举一般。就不如就近攻占赵地数座边城,自可归属本国,应是极为合算,且还能派军据守相抗,那中山国若尚存在,也可牵制赵国后方,形成其侧背威胁,自会减少齐军压力。于是暗中答应魏国请求,愿意并力攻赵国,使其两面受敌,难于抗击两国强军,必然轻易得手受益。

魏国得到齐国响应,便在西面与秦兵稍有缓和些时,调集部分军伍,从南面向北进攻,而齐国从东面向西攻击,使赵国形成两面抗击困境。其不得不从中山之地撤兵,赶忙去保卫本国领土,也是难顾三面之敌,不得已而为之。这却给乐池率军收复失地,造成了良机,于是同姬恒的中山军合力出击,趁赵军留守薄弱之时,并力攻占了南部所失之城,斩获赵军守兵数千,也是因有城中内应之故。而齐军也是大兵压境,攻占了东面赵地数城,竟然据为己有,魏军却攻占无果,还自损失不少军兵,也是赵军奋力抗击,不使魏军报仇得逞。这时魏国便想与齐国商议,欲拿中山之地交换其所占赵城,齐国却不肯答应此事,认为本军浴血奋战所得,岂可轻易给人,自占赵地不易。魏国出战未捷,难得任何好处,与齐国也从此有隙,为后来两国纷争带了隐患,赵国却损失数城,又失去了中山之地,成了最大的受损者,与两国均结下了仇怨。

此战只有中山之地的姬恒和乐池,成为最大的获益者,不仅未费太大力气,便将所失城垣夺了回来,而且并无与它国结怨,只是从赵国手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领土。当大家听说新国君,要与乐池将军联姻,并恢复中山国的故名,还是自立为国,都觉扬眉吐气,自愿归附其新君麾下,形成了大势所趋。乐池此时也同王栩商议,觉得周边大国纷争不断,难于顾及中山之地自立,或可在纷乱中生存发展,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于是当新君姬恒派人,到灵寿城来商谈复国之事,外加联姻婚事时,乐池便据先前议定,爽快答应下来,并派军马车辆,到紫云山中将姬恒,及所属诸位辅臣,全都接到灵寿城中。并腾出原国君宫廷朝院,作为新君复位居住之所,姬恒后被称为“中山桓公”,乐池受封为大将军,王栩还暗任军师,统领全国诸路军马,正式向国人宣布,从此中山国复立。并派出使者,告知齐魏等各国,这就是后世相传,中山桓公复国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中山桓公隐藏的紫云山,却隐在太行山深处,距如今的平山县南冶村不远,闻听南冶村古代曾冶炼铜铁,还有北冶村,因此得名。本作者曾两次到紫云山游访,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内中高峰入云,群山耸立,均为羊肠小道,弯曲于小溪边上,远看紫云缭绕,深幽静谧,奇幻玄生。走进数里之后,便拐进大山深处,且小路崎岖难行,峭壁夹峙,有几户人家住于山岩道边,并无多少土地可耕种,只有靠深山打猎采药过活。当大约走出十多里地,便可到达一个山坳,峭壁之下有一个大洞穴,洞口并不高阔,可其洞内却很宽大,可容数十人居住,是个天然岩洞。如今洞门上还隐约可看到,刻有“桓公洞”三字,据当地百姓传说,是两千多年前中山桓公隐藏之地,其洞南为隐蔽山沟崖谷,上面还有数个洞穴,且为上下分层,十分隐蔽难寻。抗日战争时,曾为八路军的被服工厂,至今有石屋多间尚存,从未被敌军发现过,可见其隐密绝佳,如今正开发成旅游之地。本作者曾在“锋陲铭”一书,或叫“天狼啸中山”书中,有过较详细描写,网上搜“天狼啸中山”即出,此为别叙。

这正是:国祚风云系兴亡,弱肉强食时无常。相邻雄霸岂安顺,列邦争斗似伏簧。虽临艰险勉度日,却怀奋心壮志昂。觅得良策复社稷,借尸还魂争豪强。

却说这中山新君桓公,在复国之后,却能砥砺奋进,勤政爱民,轻税减负,体恤民生,较之其父姬窟统治时,却改仁政很多,深受国民的爱戴。此君或因从小多难受困,吃苦耐劳,深知这君位来之不易,要想国家得到稳固,民生当为第一要务,因此不作享乐之想,一心奋发图强,在治理国家上颇有建树。而乐池此时作为辅佐大臣,且操军伍权柄,也是整日练兵训伍,极大提高军战之能,集兵设防边关城垣,防止赵军发动攻击,做好严密部署,随时抗击进犯之敌。国内群臣此刻,却也由忠良能者当政,官风清明,智士贤臣,汇聚于朝堂之内,均有一股复国图强之心,立国富邦之志,这也是经历过灭亡之难,复国后所展现的新气象。就如一个族群或家庭,经历过苦难之后,定然会痛定思痛,自怀奋发强国之心,共同努力同愿,急于重建家园相似,也是一种必然结果,自有一定规律。而桓公为了抵御赵国虎视觊觎之危,便在外交上与东面齐国靠近,经常派使者往来,建立起密切关系。以求用此策略,能起到保护作用,使赵国不敢轻易犯境,惧怕中山与齐联军攻击,暂时得到了国情稳定。

此时,由于魏赵齐三个周边大国,因前时交战之恨,自是产生了仇隙,均在边境屯兵相拒,不敢有所松懈,就怕敌国乘虚侵入,已无力干预中山国复立。赵国虽然国土与之相连,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迅速恢复国力,不好轻易对其动武,或因怕齐国干涉,只好是隐忍不发,使中山国逐渐巩固起来。王栩看着乐池迅速成长为权将,已担起了中山国军帅大任,威望日益显隆,也是从心中高兴。那姬恒新君也不食诺言,很快将亲妹下嫁乐池为妻,王栩看着乐池将婚事办完,其母灵芝也高兴万分,自有儿媳在身边厮守,也觉生活愉悦,倒也顺心惬意。王栩自是帮着乐池,重点训练骑兵,发扬骑射长技,及迅猛快速之优,训练出一支不同于外军的强兵劲旅,由于各将尉均为其徒,因此如同自家军伍一般,号令均按兵法要领实行。

那桓公也自明智,知乐池为忠良国臣之后,心地忠厚贤良,并无半点异志,忠心报国,也便自是放权重任,并告诫亲妹孝敬高辈,不得以身价任性自为。他深知那乐池师爷,是个武功智谋深不可测之人,还得凭其所能,巩固国防之事,不敢对其不敬,也是识人谋断所具才能,很好的处理好君臣关系,使王栩乐池自是放胆宽心。王栩见国内已是稳定,军伍之事逐渐交于乐池,自己好抽出身来,不时暗自潜回邺城家中,去探望年已高迈的老母,尽量做好孝道。王栩此时心情较为舒畅,有时也到蓬山过往,顺便看望那些药医前辈好友,总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只得尽快交手晚辈,才可放心脱离这纷繁事务。直到乐池的第一个亲儿降生,乐池执意让师爷起名,王栩便给起了个升字,便唤作“乐升”,意为还要高升之意,使乐家门楣继续延扩光大,乐池夫妻与母亲均表赞成。

这样悠忽过了数年,乐池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又是王栩给起名叫“乐举”,真是合家赞同,好不欢悦,当为共喜不提。这时乐池成年自立,已是智武双全的兵谋战将,率领强悍骑军,竟然攻占了赵地数座城垣,将中山国的疆土扩拓益广,桓公奖赏恩宠,功劳地位更加巩固。王栩看晚辈已然成熟,便放心离开,回到家乡母亲身边,伺候其老年乐享,也是日夜陪伴,不时医病诊恙,极尽孝道。王秀英本就身魄强健,又兼从小练武,深受亲儿指导强身健体之术,竟然活到了七十有余,也算是当时的高寿之年,最后无疾而终,平静告别了人世。王栩也已五十多岁,身体却还健壮无虞,便与王家亲人商议,将母亲埋在草寮之地,也是遵母遗愿而行。当地乡民感其母生前恩泽广布,均都赶来送葬,丧事办的格外隆重,也算对得起这位女强者,刚烈不凡的一生。待丧葬诸事办完,王栩告别亲众,便飘然离去,未曾再回过家乡,或因心困之故。

值得一提的是,听闻后来乡众集资,在村内建起庙祠,立意祭典王母神灵,每年祭日都为其烧香祭拜,遂成民间传统,至今遗庙尚存村内,且香火不断。本作者曾亲到谷子村游访,看到该村中央庙堂高立,就在大十字街旁,院内宽阔敞亮,竟有多座神殿,里面供奉着王秀英的彩塑神像,供大众瞻仰祭拜。老年村民多会讲述其事迹,可见是代代相传口授,以至传了两千多年之久,还是长盛不衰。而对鬼谷子由来终了,或是王栩的传奇一生,却是众说纷纭,知情者甚少,但从其简叙中,也可窥透些神奇玄妙之事,多是罩上了神秘色彩,让人扑朔迷离。如今又在村东南的草寮故地,建起了草顶房院,却多有扩大之举,以供人参观游览,对面竟建了座宏大宫殿,说是要宣传鬼谷文化,其实不过是旅游设施,以此借题发挥而已。本作者经过调研思判,结合史书中的只言片语,再加创想延深,欲还王栩母子历史真相,能否实现?当观后效。

这正是:中山国邦灭复兴,延续存祚赖精英。百年风雨瞬间过,困顿昌顺谋略通。亲情孝道承继广,恩泽润布响传声。祠庙享祭香火旺,皆因鬼谷后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