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苏秦拜师学游说 张仪利口解厄困(1 / 2)

战国兵雄传 王占福 0 字 2022-10-10

 第四十四回苏秦拜师学游说张仪利口解厄困

回前词《鹊桥仙》

能言善辩,口舌如簧,自度无人可比。孰知智识浅薄欠,得遇高师自败诩。家贫简朴,恰遭轻蔑,反唇相讥难抵!恼怒动武奉劝免,收徒孰凭穷富举。

话说王栩欲收庞涓为徒,即行考验一段时日,后据其表现正式拜师收纳,并定出门规,不可违背,庞涓谨慎遵从,恭敬相待,从而实现了拜师学艺的目的。遂后进入山谷隐居,同孙宾一道刻苦习学兵法,却也坚韧不拔,视苦为乐,能够始终如一,接受王栩教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终于掌握了基本要领,大有长进。后在冬日到朝歌城内避寒,庞涓孙宾两人也是诵读不断,自学讨论,能够深入知晓兵法战策之根本,使得王栩显得轻松一些。因此便时常到客店厅堂闲坐,听闻些住客述说各国战事频发,了解到民间悲惨之情,心生怜悯悲同之念,并突发奇思,欲培养几个口利敏辩之才,到各国游说国君。为的是稳定乱局,以安民众生计,是想做个试验,便留意找寻合宜人选,却巧遇洛阳人苏秦,实具口辩之长,便有意收其为弟子。

经过一番说辞巧辩,苏秦深服王栩大能,听说可教多项奇术,便有意拜师学艺,却不知如何选择,思索一番后,苏秦便站起施礼说道:“听尊师所讲,简直是通天彻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深信高辈奇能!只是我资质不佳,武艺平平,因多年从商为贾,要靠口舌吃饭,奔走各地,略知些奇闻轶事,其实浮浅。今在众人面前显摆,却让师尊见笑!其它别无长项。也不知学何道术为宜,只得靠尊师指点迷津,当奉遵择定,不敢有违!”王栩便笑道:“如此说话,实出心胸,不作遮瞒,无欲狡辩,看来孺子可教也!吾看汝才思敏捷,口齿灵便,不惧人众面前讲话,具有登厅入室之胆魄,阔谈纵论之才华。只是未经高堂磨炼,欠缺内在涵养。若饱读史卷,苦学充盈,观世解情,审势析断,成为一个雄辩能才,前途会不可限量!其实人应扬长避短,只精一术即成!”说的苏秦频频点头。

随后王栩说道:“你若真心拜师,便要专心从学,不可三心二意,又怎能舍弃经商生计?当如何向家中交代?”苏秦便道:“我是与人共来,家中并无牵挂,若入师门,定会专心致志从学,决无旁顾!今日要是定下,可让同来者告知家中,无须师尊担忧。只是我所带资费有限,不好交够束脩,还得向他人借欠,倒是个难办之事!”王栩一听,即忙说道:“只要汝肯从学,其它生计之事无须费心,自有为师筹措,只管跟随吾身边即可。不过要到深山谷中隐居,方可造就成才,在这闹市之中,影响精力集中,岂有学好之理!也不知你能否吃得了苦?”苏秦便道:“只要能学成本事,再苦再累也值得,本来这经商也是受罪之事,我自小便东走西行,什么苦都吃过,若是待在一地,稳定不移,那便是享福之事。吃穿好赖,更无所谓,不吃苦哪会有成功?此理我懂。”苏秦说的很坦诚实在。

王栩听了很是高兴,便说道:“那咱就同到屋内细谈,我还要详细了解汝的内情,才能最后确定!你看如何?”苏秦表示愿意,于是苏秦就随王栩到了住处,却见两个年轻壮汉,正在屋内握卷诵读,不禁心中显些纳闷,可也不敢动问王栩,只管呆呆站立在门前。王栩早已看出端倪,于是笑说道:“今日是你们师兄弟聚会,这不我已收了两个徒弟,你算是第三个,还不知姓甚名谁,家乡何地,正好当面说清,也便互相了解,今后还要一道处学哩!”说完,摆手让苏秦进屋坐下。庞涓孙宾见来了新人,也忙放下手中书卷,赶快站起施礼道:“见过新来同窗,兄弟孙宾庞涓有礼了!”苏秦也忙还礼道:“不知两位学兄临堂,苏秦在此拜礼!还望今后关照,共奉聆听师尊教诲!”说的言辞维妙。

王栩自是坐于上座道:“我这两徒,一个叫孙宾,另一个叫庞涓,都是前时所收,在此跟随学武,兼学兵法战策!今日所收苏秦,却是大相径庭,将要随我学文,兼学雄辩之术,或叫游说学问。别看各不相同,均为旷世绝学,常言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国之要务,缺一不可!’可别互相轻视,由此产生隔阂,我便该生气喽!”三人忙说不敢。王栩便让苏秦,先说明国籍家事,而后再互相介绍,以便很快熟识。苏秦便遵命说道:“吾名叫苏秦,家为周国都洛阳人,年庚二十六岁,已成有家室,平日以经商为业,却方到此路过,而遇风雪逗留。今日在店中闲谈自诩,恰遭尊师训诫教诲,方知幸遇高贤大才,决心拜师学艺,不避艰难困苦,会同俩师兄同窗一道,紧随师尊身边。直到学成出道为止!绝不反悔退缩,否则甘愿受罚!”说的是简明扼要,倒也痛快爽直,孙宾庞涓却不知详情。

随后孙宾庞涓也自我介绍,见苏秦长得一表人才,可谓之美男子形象,大有富贵之容貌,且口齿伶俐,言辞美妙,也觉师尊选择不错,定是有所谋划。孙宾知其为洛阳人,自己也是在那里被师尊收下,自然是有些亲近感,对苏秦并无抵触之念,反而越觉同窗学子,当一视同仁相待。而庞涓却有些心思搅动,觉得此人虽然相貌不凡,年龄也与自己相仿,家境还算富裕门户,但却是个摇唇鼓舌之辈,别无其它本事。而觉得自己学成兵法,俨然可做将军,到时建功立业,弄的好还可出将入相,显然是高其一等!只是师尊曾明白告诫,不可相互轻视,否则要遭惩戒!他表面不敢不遵。只好是敷衍行事,表面装作与孙宾之言,并无有不同,心底里却是大相径庭。而王栩却能察言观色,知道每个人的内心想法,难于瞒过他的眼睛,自对其各有评断,只是不便明说,也是做师傅的当矜持。

这正是:为师一念收徒情,或让学子定终生。虽为试验多奇想,亦是幸运道术通。同窗一脉相共举,内涵张弛分路行。成就高低凭能为,竟令君王掂重轻。

且说王栩等在店中暂住,便让三徒闲暇时,继续削刮竹木板条,苏秦毕竟聪灵,听师尊宣布门规,也曾见过两位师兄读书,便是此物做成,心中已有底数。知道师尊要为徒弟们,辛苦立说著书,以备教读之用,心中实为感激,在去完成此事时,做的格外积极主动,削刮的非常细腻仔细,两位师兄都有所不如。王栩将这些细微之事,均看在眼里,不由心生好感,却也不露声色,还是每日继坐在客店堂厅中,闲听各地住客聊天,以获得近期见闻消息。三位高徒均有所不解,想这师傅已新收弟子,当准备著写教材用书才对,可却不以为意,却我行我素,照常闲坐,以为是师尊习以为常,自可不足为怪。其实王栩心中另有思谋,他深知若教授苏秦,师生面对,高下拘束,难有学而习练对辩之机,会对学言辩之能不利。为此原因,须再收一位高徒,才可形成互学帮促,相辅相成之利,否则苏秦孤单无伴,学速则会大打折扣,此思徒弟岂知。

也是老天眷顾,王栩的良苦用心,果然没有白费,竟让他等来了一位中意弟子,此人名叫“张仪”,也是魏国人,却是个贫家子弟,王栩并不嫌弃,却更加器重。张仪是外出探亲,只因战乱之情突发,却已全家搬走躲难,使他着实扑了个空,心中烦闷不已,回家的路费又所剩无几,归途住食没了着落,真是雪上加霜,困顿难耐。因为琐事与人发生口角,却口若利剑,辩术压雄,言辞犀利,夺占上风,那对辩之人,被他驳的张口结舌,腮鼓目瞪,只气的就差闷倒在地的份了。那对手外客,见众人大看笑话,面子上实在撑不过去,便恼羞成怒,顿时举拳撸袖,就要狠揍张仪,武斗上扳面。看那人长得比较胖大粗壮,张仪显然是要落败,却腿脚躲闪灵活,嘴上还是不吃亏,实具好斗性格。王栩在旁观看凑趣,还真佩服这个穿着朴素的年轻人,于是便走上前去解劝,说是出门在外不易,打架斗殴要吃官司,进一步万丈深渊,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互相谦让一步,何事不能了结?说的情理相合。

那人见是位老者,便也不敢再放肆耍泼,以防惹得众怒,自己更下不来台。便也赶快就坡下驴,嘴里还是气哼哼的,说要揍瘪张仪,腿上却移动了脚步,逐渐走开了事。张仪见是位老者,好意出面解劝,才使自己免了挨揍,不禁心生感激,于是忙向王栩施礼道:“多谢前辈好心助解,晚生在此叩礼了!”表现得彬彬有礼,看也是个受过礼仪熏陶的人。王栩不禁心中一动,便想到自己的急盼之事,观此人虽有贫寒景象,却具口辩之才,懂礼仪,善巧论,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是口不饶人,显些招打,却能躲闪自如,嘴上仍不吃亏,颇有倔强不屈性格,却也能灵活应对敌手,乃可造之才也!若教授得法,假之时日,定具非凡之能。于是摆手说:“后生不必多礼!也不知为何与此人发生龃龉?却仗口舌之利,轻易击败对手,不愧善辩巧语之人也!实令老夫钦佩。听语音好似是魏地人,能否告知姓氏名字?也好加深记忆。”说完和蔼微笑。

张仪一听,这老汉如此看重自己,言语中颇具好感,问话多含善意,让人亲切难拒。于是便坦诚说道;“我叫张仪,年庚二十五岁,的确是魏国人,距此地本不算远,是到邺城乡下探亲,却遭赵魏开战,到处兵荒马乱,那亲家已外出躲难,便扑空回返。这不到此处方住下,这人看我穿戴贫陋,孤单无助,便想仗着身有钱财,出言不逊,显是故意相欺!我虽贫寡,却也有骨气,哪能受其欺辱?于是反唇相讥。说他不过酒囊饭袋,胸无点墨,目不识丁,白披了张象样点的人皮,其实蛇蝎之心,歹毒恶意,欺软怕硬,不足为人!那厮恼怒难当,又说不出反驳之辞,憋屈难堪,竟要挥拳与我相斗。我看其着实凶狠,哪能吃这眼前亏?只好躲闪周旋,与其辩理,赢得大家同情,以抗暴孼非理。幸遇前辈解围,内心感激不尽,无甚礼物相送,只好行礼答谢,还望多谅为是!”说话却现窘态。王栩听了这番言辞,连连叫好,称赞道:“人穷志不短,贫贱骨不软,寒门出奇才,当在魏国选!”显为赞赏。

这正是:收徒自当配成双,单难对练迅增光。谁解其中深切意,只有教者悟忧肠。今朝恰逢善辩客,借机揽入弟子帮。衣朴家贫无妨事,只挑口才一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