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乐池客卿代秦相 赵王借机攻中山(2 / 2)

战国兵雄传 王占福 0 字 2022-10-10

却说赵武灵王征集调动兵马,被中山国密探得知,迅速报给国君姬厝,因对赵国军队动向极为敏感,也知其灭亡本国之心强烈,自是极度惊慌,赶忙集军备战。同时派出多人赶赴秦国,急报给正任国相的乐池老将军知道,也是惕防赵国多路阻截,敦请秦国出兵牵制赵军,才好减轻抗赵压力,以达保存中山国之目的。乐池得到急报后,心中也是不禁大惊,心说这赵武灵王果然不凡,是想趁秦相离国之机,发兵攻灭中山,也是用心险恶,祖庭之地危难,乐池怎能不急。虽然在张仪临行前,乐池便担忧赵军弄险,与张仪曾商议过阻止策略,分析有此可能,但赵王也会顾虑,秦与中山的同盟之交,不会放任不管,必会三思而行。为防万一,还是让张仪留下一封密书,在遇紧急情况时,交给秦惠文王定策,才使乐池不至太为难,此时正到了紧急时刻,乐池即奏报惠文王,申述应对之策。

只见乐池奏道:“今报大王得知,邻国赵军正集结备战,好似要对中山国用武,若其攻灭中山,必然是国土连成一体,兵员实力大增,对我国有潜在威胁。如今我国方与中山国通好,不可坐视不管,定会让各国视我无能,难保同盟国不失,谁还惧我兵威?依臣之见,当派兵威胁赵境,以救中山为上策。”惠文王听此奏报,思谋良久后说道:“赵军虽有集结迹象,但攻中山之图谋,还未见彰显,若我无故加兵边境,岂不有挑起战端之嫌,以理不合。不如待赵军出动,再设法阻止为宜,方显有信于各国。”乐池即说道:“张相国临行时曾有交代,说若中山国有失,赵国实力增强,对秦国定有大害!当出兵边境威胁赵国,以阻止其图谋,此为上策。如今赵国意图明显,我秦国也当有所准备才是,谨防不测发生,若赵军突攻中山,国破危机旦夕,再想集兵相救,恐为不及。”惠文王便问道:“当施何策,才可应付出现不测之需?”也是不明。

乐池即道:“如今魏国惧我兵威,料定无力对我用兵,尚有公孙衍在彼任相,自会安然无虞!应将河东诸城守卫兵马,部分调往临赵边境驻防,给赵国以威慑之势,或许能阻止其铤而走险。再派使赴中山国,告知其国君,若赵国对其用兵,我秦国当出兵相助,这样才能坚定其抗赵决心,不至速降灭国,使我们才有对应举措。若是张仪相国能回来,便有对付赵国的办法了。”惠文王觉得此策可行,便召集众将臣商议,按照乐池所定策谋办,调集部分军伍赴秦赵边城,再遣使赴中山国,向其国王姬厝表达秦王之意。这时中山国王姬厝,知道乐池正担职秦国相,自是增强了抵抗赵军的信心,于是迅速征集军伍,命骑兵做好迎战准备,决心与赵军抗御。战国时因人口不足,国内难于养过多军兵,战时多是征召民军入伍,以集兵对敌,大国也是一样,战后即解散为民,此为战国时期特征。

赵国这时已迅速集结军队,很快形成征战队伍,分别开到中山国周边地域,实想突然发起攻击,使中山军兵来不及有效抵抗,便能攻灭其国,盘算很为周祥。可中山国本为小国,地域不算宽阔,可经过多年经略营造,建有二三十个城垣堡垒,却都距离较近,各地民众很容易集结,进入城垒抗拒入侵之敌。这也是中山国历来的传统做法,而且城乡民众,平日都参加兵战训练,具有严密组织部署,一旦有战事发生,便能在十人长百人长率领下,多为村长里正兼任,迅速成伍为军队。而且每家都备有兵器或马匹,就如后来的全民皆兵相似,甚至还设立了固定的将官,率领稳固管辖的军伍,平日便做好了抗战准备。这是乐池老将军所定之策,一直延续数十年,从来不曾松懈过,却使这小国谋划得当,防范严密,才能屡次抗住赵军。

赵武灵王经过精心谋划,分别从全国各地,秘密调集了大批军伍,决心对中山国全境,实施大规模攻击,竟集结了近二十万大军,实想一举灭掉这个心腹大患。正当其三路齐发,准备实施进攻之际,忽闻听边报说秦军,也加强了边境诸城军伍,为防止秦兵犯境,以援救中山国,只好抽调国都邯郸之兵数万,加强了赵边防兵力,以阻挡秦军入侵。此刻已是箭在弦上,弓弦拉满,不得不发,即时下令发兵攻入中山国,实想待收复了中山之地,再回兵与秦军对抗,却也实为有些冒险,但这就是武灵王的性格使然。他命亲子小将赵章,率领主力大军,从南面进攻房子鄗城一线,自己率骑军主力从北面攻击,同时又派出一支军伍,从西面井陉关口向东进攻,后便围攻中山国都城灵寿。

赵武灵王深知,中山毕竟是国小力弱,其军兵数量有限,难于阻挡赵国强军之兵锋,若三路大军同时进攻,其定然会顾此失彼,无力同时抗御赵大军。于是便放心大胆的展开攻击,起初进展还算顺利,没几日便攻破数座城垣,虽然中山军抵抗激烈,双方均损失惨重,却因赵军人多势大,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这场大战一开,攻击甚是猛烈,中山军抵挡艰难,只好力求保住主要城池。赵军只好分兵攻城,却遇到了坚决抵抗,一时竟无大的进展,武灵王便亲率大军,围攻中山国都灵寿,却是因其城坚兵众,遇到坚决抗御,难于攻破城池。中山国也忙派出人,赶赴秦国求救,指望秦军迅速来援,以解本国之危急,这也是中山国王姬厝,当前最焦虑的想法,可却不知此计能否如愿。

这正是:秦相骤离成契机,

赵王窥透钻空隙。

调兵遣将集军伍,

欲灭中山施闪击。

老将忧虑出对策,

威吓无用难阻袭。

三路围攻敌锋锐,

求援急盼解危急。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