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 乐毅投燕担大任 设计图齐暗施谋(1 / 2)

战国兵雄传 王占福 0 字 2022-10-10

 第八十八回乐毅投燕担大任设计图齐暗施谋

回前词《洞仙歌》

君王赏识,前程自辉煌。得展大才报恩偿。定谋策,奖耕励战受赏;拓疆土,夺马骑军增强。急欲报仇怨,催促骤紧,对敌施计不显扬。出兵得胜仗,威慑各国,望称帝,却拉双簧。且欺瞒,待彼困顿后,受孤立,巧言导转锋芒。

话说乐毅因解职躲困,便到了祖籍故土魏国,实指望有祖先名声,能谋个好职位,却因朝臣谗言诋毁,未受国君重用,更难入军伍为将,只担虚职闲差小官。因此不甚开心如意,便想见异思迁,闻燕国君筑黄金台招贤,便设法谋得跟从出使之机,去面见燕王谋职,恰知友将剧辛在燕国任高职,即想走一个能见其君主的捷径。便以拜望为名,请其先行荐举,必说到祖父助其复国之事,或会感怀旧恩,自可实现志向愿望,再临机面请任仕,定然会有奇效,也是其精明善谋之思。经细致运筹施计,果真得到友将相助,剧辛向燕王报知此事,还未说明乐毅之情,那国君便感恩怀报,急欲见到乐毅本人,也是想招揽人才,方能强兵富国奏功。却是不谋而合,如愿以偿,检验其能,确有真才,当乐毅应答自如,还道出祖了上兵道世家之谜。更令燕昭王宠信不疑,询问军政谋略,乐毅有备答述,道明强国妙策,当即奉拜任担要职,自是爽快答应。

随后燕昭王设宴招待乐毅,让剧辛陪同宴饮,自是高格敬待,君臣相融很是开心,使乐毅剧辛顿觉荣幸,均都感念国君厚情,表示为燕国复兴,当竭尽全力。宴罢乐毅暂归客馆,就对那魏使说事情办的还算顺利,等过两日便有回音,那魏使深信不疑,其实这些均与燕王商议妥当,自是心中有了底数。而燕王又暗召国相郭隗等亲臣商议,说明了原赵将乐毅来投,本就与老将乐池相识,深怀感恩,其嫡孙确具大才,又经剧辛燕王述说其能,对安置其亚卿职位,均表示赞同。待来日早朝时,正当百官会齐,还特意邀请了魏国使节,来到朝堂之上,燕昭王便当众宣告道:“今日吾朝中,新到一位贤臣良将,就请入朝堂来,与诸位卿将相见。”随着话音传出,只见乐毅此刻,已然是鲜衣亮裳,顿显英拔俊逸,气度自是不同凡比,稳步走到朝堂之上,向座上的燕昭王俯首行礼,拜谢恩待。

燕昭王连忙站起,高声说道:“这位就是文武全才乐毅,原在赵国为将,乃为兵道世家,其祖父乐池老将军,曾率军扶助本王回国就位,恩重如山,久欲报答。今喜贤卿入燕为仕,已被封为亚卿,辅助老相国管束诸臣将,后当施展大才,百官均应敬拜服从,不得有违!”众官将听国君下旨,便都齐声称诺,声震朝堂。那魏使看到这情景,不禁被惊的目瞪口呆,就如站立的木鸡一般。听到燕王说到其缘故,才知这跟随属下,竟有如此根基,心中暗自想到,这乐毅蒙骗自己,却悄然见过燕王,看来是在魏国不如意,特地利用出使之机投了燕国。心下也是有些着忙,还不知自己使命能否圆满完成,如今人家成了副相,自会受燕王器重,或权倾朝野,只须一句话,便可让自己使命遇困,真不知如何是好,便看着乐毅,大有讨好情态。

只听燕王又道:“今魏使官来我燕国,本为两国通好联谊,可回报知会魏王,吾燕国已留乐卿为官,不再归国同往,就派使去魏国,以作回访之任,并接乐卿家眷来燕,望予协助!”那魏使此时无奈,见燕王发话,又怎敢不从?只好答应照办,此事既定,便给燕王送上礼物,述说本使来燕之意,也是为通好贸易等诸事。燕王便命分管朝臣,与魏使去协商办理,却也顺利完成使命,随后辞别燕王等臣,自回客馆等待与那燕使臣,便好一道同回魏国交差。这里朝堂之上,诸臣将都向乐毅拜贺,均想交好这位新权贵,不敢对其失敬,乐毅却能谦恭礼待,不端架作势,也因新来乍到,还当与众臣将亲善相处。这也是其祖父所教之道,尚自娴熟掌握,虽曾为武将战雄,却也能随机转换,以应对新的场合及朝众,做的很是得体到位,受到众臣将钦服赞佩,为其后执政操军,打下良好基础。

此后,燕王便派能臣苏代,出使魏国去通络贸易,顺便接回乐毅家眷,乐毅在站稳脚之后,即派员赶赴赵王城,去接自己家族诸亲人到燕都,在一起享受阖家欢乐。顺便携带族中能将,及原中山地能工巧匠来燕,助其成就大业,自是安置在军中为将,或是去寻找矿藏,冶炼制造兵器箭镞,使燕军很快壮大起来,战力提高迅速。并与郭隗等相臣谋划,在燕国实行奖耕励战之策,学习赵国办法,做的是风生水起,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逐渐恢复了被齐军战乱毁坏的国力,受到燕王的赞赏。因其功劳显著,被恩赐了官宅府第,高门大户,也是奖赏丰厚,使其如鱼得水,尽情发挥自己智谋,得到国君的全力支持和信赖,不久便派兵征伐西北边地,拓扩疆土千里。还督促操军训伍,扩大骑兵规模,变革骑军战术,利用西北地方多产马匹之利,使燕国迅速成为北地强国,雄视诸侯。

乐毅到了燕国之后,得到了国君的重用,于是大展拳脚,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果,虽然年纪尚轻,却在将臣中,具有了很高威望,逐渐代替了老相国,执掌起燕国军政大事。此番作为之信息,传到赵魏两国,使其国君震惊不已,都意识到失了一位贤才,尤其是魏国君,听到使臣回报,说是随其赴燕的乐毅,被留做了副相,早晚会成大器。便感到惊讶不已,暗思自己不用其才,都是听了谗言之过,于是后悔不已,痛失了辅国良臣能将,岂能不自心痛!却也悔之已晚,不断痛责那进馋臣将,以示教训,却都无言以对。而赵国也听说乐毅之事,本为军中能将,却因牵扯安阳君过从亲密,而被罢黜出军伍,实是有些可惜了人才,竟被它国所用,损失无法弥补,真是悔之恨晚。于是国相平原君赵胜,向惠王建议取消从前禁令,赶快恢复了罢免将领军职,才又稳固了赵国骑军队伍,这些均因乐毅,被重用于燕国而起,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这正是:招贤纳将为国筹,高官厚禄待才投。黄金台引千里马,自有高人欣喜留。当众宣告任要职,搬取家眷派使求。用人不疑堪信赖,忠良回报硕果收。

且说燕国有老臣郭隗为相,担负把舵定向,再有乐毅剧辛苏代邹衍等,从外国招来的贤臣良将,齐心协力恢复治理燕国,也是呕心沥血,日夜操劳,使之迅速复壮。乐毅与诸臣商议,采取韬光养晦之策,励精图治,此时中原各国为争霸,正打的如火如荼,不断争强斗胜,逞能施威,秦国也将手伸向中原,想趁机蚕食各国。而燕国要医治从前乱国创伤,尽量避免与中原各国交战,采取避战之法,以便养精蓄锐,预备全力对付强齐,报那侵国夺宝,毁坏宗庙之深仇大恨,立为根本国策。在暗蓄力量十数年之后,燕昭王觉得已然恢复的差不多了,便想实施报仇计划,可乐毅却审时度势,觉得与强齐抗争,尚并无取胜把握,还有被其击败的风险。因劝燕昭王别急,再耐心静待时机,等有利于本国之时,再发兵与齐军争锋,务要一举获胜,置敌于死地,绝不可两败俱伤,那将对燕国不利,盘算的极是精明,也为长远谋划燕国未来。

可此时的燕昭王,已等待二十余年,年纪也渐老去,就怕在有生之年,报不了齐国侵燕的血仇,也不想等那齐湣王死后,再与之争斗,决意亲见齐湣王死于己手,才算甘心。于是对乐毅说道:“齐国毁我宗庙,夺我宝器,杀我国民,辱我妇女,无恶不作,仇恨难消,吾与齐王不共戴天,非亲眼看其死于吾之前,才算如愿。望君为吾速图之!”乐毅见燕王显出心急,也是觉得时过太久,自己也已四十多岁,还算精力旺盛,正可奋力出征击敌,不能再等下去了,否则有失国君所望。于是便开始精心谋划,设计图齐之计,他根据当前中原各国状况,分析各国之间的矛盾纠葛,从中找出可利用之机,暗施计策,先行弱齐消力,再谋攻齐之计。正好这时听说秦国,与近邻赵国为敌,想相机侵占其边境土地城垣,又怕单打独斗吃亏,欲联齐国共同进攻赵国,意图东西夹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乐毅得知此消息后,便与苏代密商,欲想借用此机,看到秦齐两国本为东西方大国,都具有吞并各国之野心,虽然侵赵意为相互利用,却是貌合神离。乐毅道:“这两大国夹击赵国,虽暂不对我有何危害,可从长远看,我与赵为近邻,可相互依存,若秦齐得势,必将威胁到我燕国,再想图齐却难上加难。不若去说动齐王,不与秦合攻赵,而是举兵去灭南面的桀宋,名利双收,就可避免赵国受害,会危及我国之虞。”苏代便道:“若是齐国灭宋后,吞并其国土子民,不就更加强大了么?那我还何能攻灭齐国,岂不是以卵击石,助敌自损吗?”乐毅便笑道:“君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此为我之暗计也!常言道,‘欲想取之,必先予之!’我就是想让那齐王得到些好处,料其必联合楚魏两国,一同攻宋方可奏效。但齐王骄横霸道,战胜宋后,必然分赃不均,赵魏当会吃亏,却都暗中怀恨,这就为我攻齐,造成了有利之势,到时可妥加利用,一呼百应,何愁强齐不灭!”苏代听后顿悟,抚掌称为妙计。

原来在燕国励精图治,休兵养息之时,中原曾发生过多次争战,最有名的是伊阙之战,乃为秦国威逼韩国魏国,竟然攻占了如今洛阳之地,直接威胁周国。此时正值强秦侵入中原,主要是攻伐韩国,韩魏本为联盟,于是魏昭王与韩釐王商议,便与周室国君通气,借周室名义联合发兵攻秦,以使其出兵有名,声言正义。此也算是合从的继续实施,只是由两国合兵共战,打着奉周王之命的幌子,为制止暴秦扩张,保卫本国的反击之役,以便赢得各国的同情和支持。当时魏国派大将犀武率强兵,韩国以暴鸢为将,率倾国之兵参战,总兵力达二十四万人,周国也派军参加,只是兵将微弱,不足一提。秦军以白起为将,所率兵力不足魏韩军一半,便在伊阙之地,与韩魏周联军对战。这伊阙便是如今的洛阳龙门,因大禹治水开凿洢水,流过两山之间,形似门阙而得名,这也是后来演变成龙门之故,当时两军在伊阙山前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这正是:休养息战蓄强兵,纵观中原乱纷争。意欲报仇且忍耐,暗谋策划待势风。分析各国内情事,设计阴施诡道行。说起伊阙征伐惨,秦将白起亮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