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太子躲难逢惠女 乐毅遭谤失兵权(1 / 2)

战国兵雄传 王占福 0 字 2022-10-10

 第九十三回太子躲难逢惠女乐毅遭谤失兵权

回前词《绮罗春》

父王被诓,惨死吊梁,闻讯躲难穷汉装。偷出城垣,化名悄入苑庄。恰遇女,惊奇惠顾;喜谢情,暗定鸳鸯。杀亲仇人遭屠灭,寻迎太子继位昌。

攻齐大业方酣,七十余城被破,缓攻固疆。时日长久,佞言流语遭谤。君信赖、赏赐丰厚,竟陨灭、新主疑伤。功未毕、罢将替归,防患潜赵邦。

话说乐毅率燕军渡过济水,兵锋直逼齐都临淄城,齐湣王惧怕败军难守,便与随臣悄然偷逃出城,先到卫国避难,却还不知善待自保,竟被偷盗财宝,成为逃亡之君。后到几个附属小国,却都因不能放低身价,狂妄自负,而被冷落碰壁,只好又回到齐国内,依据莒州孤城坚守,却是艰难度日,时刻遇到险危。而乐毅却率军攻破临淄,尽获齐国宫廷宝物,府库收藏贵重之品,并将掠走燕国重器珍宝,取运回燕国报捷,受到燕昭王犒赏,被封为昌国地,号称为昌国君,真是名利尽收。随后即分兵攻取各城垣,在半年之内竟夺得七十余城,几乎灭掉齐国,后为收取民心,得以占据齐境为燕所有,采用怀柔恩义之策,却收到显著效果。而楚国见到齐王急求救兵,且能获大利,便派大将淖齿率强军往救,其却暗藏野心,妄图自立为王,分齐而自专。经私下与乐毅暗通,设计擒住了齐湣王,历数之罪恶,将其吊死于屋梁之上,也是手段残忍。

淖齿待返回到莒州城,欲寻觅到齐王世子杀之,以断了齐人复国之念,也拟采取斩草除根之策,却真是阴狠毒辣,却始终未寻找到,不知其躲藏到了何处。于是淖齿便按照与乐毅所定,乃上书表奏燕王,自陈述诛灭齐湣王的功劳,派人送给乐毅,使其转达燕昭王,也是妄图实现称王梦想,乐毅只好虚与应付,以观事后动静。这样一来,莒州便与临淄相互往来,楚燕两军也各驻其地,暂时相互无犯,倒也过了一段安稳时光,乐毅也便暗中做着安稳民心之事,随时应对楚军变故。而淖齿却始终担忧,因对齐王世子很为顾忌,怕会号召齐人起来反抗,感觉是对其称王的威胁,实在是有些不放心。便着意派人找寻捉拿,遍地搜捕查找,却始终未有任何消息,使他感到很是困惑无奈。

原来这齐湣王世子,也就是接继的太子,名字叫作“法章”,当时暗中听闻齐王被擒,知道这楚将居心叵测,看是情况有变,祸患旦夕而至。便急忙更换穷汉衣裳,自称是临淄人王立,偷逃出莒州城去,躲避眼前灾难。法章听闻路人传言,知原齐国忠良太史敖,因贤名卓著,被燕将乐毅所敬重,因此受到善待,虽齐地兵祸不断,他家却未曾受到伤害,于是便奔投而来。因其并不与太史敖熟识,又扮作穷汉模样,便说是临淄城中逃难之人,想在家中找些活计做,也好在这兵荒马乱之时,能勉强挣口饭吃,说的也实在可怜。因老太史看其相貌还算老实,又是临淄城中人,顿生怜悯之心,却被好心留在家中做佣工,主要是浇灌自家菜园花圃,力作辛苦,法章却显勤恳,能任劳任怨,从不挑肥拣瘦。因此能长时待在其家,未被短期辞掉不用,更无人知其来历,也算隐藏有术,或是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才能躲过危难,总之是很有忍耐力。

可这太史敖却有一小女,长得还算貌美,此时年岁正值及笄,也就是到了古时待嫁年龄,便要插上发簪,以示年岁成人,是能够谈婚论嫁之际。偶然有一日,此女显些心中烦闷,却与侍女游及园中,看到法章相貌不俗,却做着粗重活计,不禁大惊道:“此非常人,何以屈辱于此?”便让侍女去叩问其来历。法章心中惧祸,不敢透露实情,只得坚持说,自己是临淄人王立,本为贫穷之身,来此只为糊口混饭而已。可太史女聪灵敏慧,看其似有隐瞒之意,暗自说道:“白龙鱼服,畏而自隐,异日富贵,不可言也!”于是回到家中,便时常让使女暗中送些衣食,顺便问候些善语,却坚信自己眼光无误。时候一长,法章心中自然感激,也曾见到过此女容貌,不禁显些心动,情感之事很为惟妙,一旦两人心思相通,就很难将其撇开。日久情深,益发亲近,法章见其坚贞可爱,便成为心上之人。

后来两人感情深笃,法章即私下透露其身份信息,太史女仰慕其富贵豪门,法章却在躲难之时,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由此暗中定下夫妇之约。两相情愿,暗自私通,只是太史敖家中诸人均被瞒过,也是保密之事做的谨慎无泄,这样过了一载有余,却经历了苦难之时的幸福,终于等来了翻身的时刻。原来有个齐国大夫王孙贾,时年方才一十二岁,父亲早丧,只有老母相依为命,湣王看其机灵乖巧,且令人可怜,便破例给封了官职,以便有俸禄赡养母亲。当湣王由临淄出奔时,王孙贾亦跟从逃出城来,后在卫国滞留期间,他与众臣住在一起,却遇湣王悄然出逃,不知其下落,于是群臣四散奔离,王孙贾便潜回到了家中。其老母见到其自归,便问道:“齐王何在?”王孙贾回答说:“儿从王于卫国,王中夜逃出,已不知所向矣!为此才回家来,以期陪伴母亲。”此话也算是个孝子。

可其母听后,却大怒道:“汝朝去而晚回,吾则倚门而望!汝暮而不还,吾则倚闾而望!君之望臣,何异母之望子?汝为齐王之臣,王昏夜出走,汝却不知其处,尚何归乎?”王孙贾听后,不觉心中大愧,随即辞别老母,复去找齐王再跟随身边。他一路打听,寻找齐王踪迹,后闻听说已回到本国,好似在莒州城内,王孙贾于是投奔莒州而来,意欲再相跟从之。比及他到达莒州时,却听说那齐王竟被淖齿所杀,王孙贾顿时怒气添膺,且探听到淖齿此时,正自居住齐王之宫,身边只有四五百人护卫,其余楚军都在城外各地驻扎。王孙贾于是来到街市中,站到高台处,将衣袖脱下袒露左肩,大声高呼道:“淖齿相齐而弑其君,为臣不忠,有愿与吾诛讨其罪者,依吾左袒!”市人都相顾道:“此人年幼,尚有忠义之心,吾等好义者,皆当从之!”一时脱袖左袒者,也有四五百人,跟从响应。

这正是:太子避难躲臣家,却扮贫民苦劳乏。有女慧眼识珠玉,私定终身望贵发。忠臣良卿无长幼,赖母激励志可佳。为报君仇不惧死,敢向罪将誓搏杀。

且说这位幼年大夫王孙贾,这时勇气百倍,即率领着这四五百人,在街上寻找到合手家伙,或是棍棒锨铲作兵器,一同向王宫冲去,决心铲除恶将楚兵。此时那淖齿,正在齐王之宫中享乐,方酣饮畅舒,使妇人奏乐为欢,也有兵士数百人,在宫内外闲散护卫,却实没想到会出现不测,顿时被这怒潮般的众人攻击。这些激愤敢拼的青壮市民,也有曾经历参战,大多会些武艺,也是齐民素有习武传统,此刻正值愤怒之时,更是较平时勇猛十倍,即拼夺楚兵戈矛器仗,与之扭打在一起。还有一群勇者,在王孙贾带领下,便一直冲到宫内,见那淖齿还在榻上坐卧,已是半醉之状,根本无力起身反抗,即刻对其猛烈群攻,刀矛齐下,顿时将其剁为肉酱。这时城内民众,见这群英豪与楚兵搏斗,均都蜂拥上前助战,声势顷刻大振,那些楚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面对这人多势众场面,早已吓得心胆俱裂,顷刻间被消灭干净,王孙贾命闭城坚守。

此时城外驻扎楚兵,突然无了主将,不知如何是好,又有人给乐毅透露消息,燕军便乘时攻来,那楚军成为失却头领之伍,有一半逃散,一半投降燕军,顿时土崩瓦解。这时齐国诸臣卿,本自四散奔逃,当闻听王蠋死节之事,均都感叹道:“老臣本已是告归者,尚怀忠义之心,我辈见立齐朝,坐视君亡国破,不图恢复,岂得为人!”于是陆续来到莒州城,投王孙贾共守城池,四处寻访世子下落,以便使其继位齐王,号召齐国民众拒抗燕军。由此莒州成为坚固堡垒,乐毅本不愿屠灭太甚,也是为了保全燕兵,少受征战伤亡,竟围困莒州城多时,以至三年不克,于是命可放宽围困,兵退九里解围,建立军垒驻守监视。下令道:“城中有民出樵采者,可听任自便,不得擒拿。其有困乏饥饿者,均给食物充饥,衣服单薄者,可助衣穿。”使其能有生计存活。却是想采用以柔克刚之法,使齐人感恩悦附,丧失斗志,而后收复,也是做着长远打算。

在此期间,齐世子法章在太史敖家躲藏,一时不敢露面,也是怕出现不测,成为被追杀者,难免会落得那老齐王的悲惨下场,只好潜身忍耐,以待时机。此时齐国无有君主,难于凝聚起国民的意志,和坚定抗击燕军占领的决心,很不利于坚持抵抗斗争,虽有群臣聚集在莒州城中,却似群龙无首,因此很是着急。都一心想找到齐王世子的下落,使国民有了主心骨,也就会看到恢复齐国的希望,城内派出人多方打听,消息也传到了太史敖家,使这个怀有爱国之心的老臣,有些焦虑不安。此刻太史女见父怀忧,茶饭不思,便动了关爱之念,即将世子法章之情,偷偷告知了乃父,顿使其大吃一惊,心说原来这要急找之新君,却就藏在自家中。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为证实其真假,防止疏漏出错,或是冒名顶替,显出其不够持重,便想急着询问真情,也好为国分忧。

当即将法章叫到厅堂,便开口问道:“现在吾齐国灭亡在即,却有一批臣卿占据莒州,还有国内志士依靠即墨坚城抵抗,急要寻找到太子继位,也使群雄有主,不知汝晓得消息否?”法章本为王封太子,见那老臣询问,眼睛不住地盯视着自己,就知恐是那小女,已将自己身份,暗中透露给乃父,实难再行隐瞒,不得不说实话了。于是说道:“不瞒恩公知晓,吾实是王子法章,前时被父王封为世子,与恩公不甚相识。因闻那楚将害死父王,必然不会放过我,定要加害方休!于是便急换上贫人服,悄然偷出莒城躲难。后知您被燕将乐毅善待,家中安定无虞,方才化名前来,以为躲避灾祸,不敢露出行迹,还望恩公多谅!”太史敖见其说的诚实可信,又见其相貌酷似老齐王,真也非一般平民之容,虽穿戴简朴,却依稀露出王孙神态,感觉不会有错,却也没多想那小女,竟是如何知晓内情。

这正是:楚将野心居高堂,暗通敌国欲称王。却逢志臣少英武,率众群攻斩恶狼。为继君主民拥戴,急寻世子掌旗纲。恰知佣仆非常辈,验证询问信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