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身处漩涡(1 / 2)

 因为十余万流民即将赶至京城的问题,故礼部侍郎钱谦益被重启,升迁户部尚书。

又因钱谦益是而今天下文坛领袖,人还未到京城,却有消息传出,一场盛大的文人酒会,即将拉开序幕。

偌大京城为之轰动,无数学子纷纷自四方纷至沓来,交朋会友,场景兴盛,使得整个带着几分灰暗的京城都为之增添几分色彩。

眼见如此盛况的赵旭咂舌不已。

好家伙,很不简单啊,果然无愧于文坛盟主之称,号召力太大了。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等到那钱谦益赶至京城,聚拢的学子岂不是更多?

“爹,您觉得,这事靠谱吗?”

是夜,父子二人对坐,赵旭有些好奇:“以那钱谦益的影响力,能赈济十余万流民吗?”

赵巽微微皱眉。

事实上,对于复起钱谦益一事,他本是不大看好的。

按地位来说,钱谦益其人在读书人中确实重量非凡,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是靠着影响力便可以赈济流民了吗?

他不以为然。

说不好听些,而今朝堂、衮衮诸公加在一起,分量还不如钱谦益一人重?

答案,显而易见。

“一定要说来,这……可能是一出戏,演给无数读书人看的戏。”

“面对十余万流民,朝廷束手无策,唯一的法子便是将钱谦益拉出来,以其影响力,尽可能的募集银两。”

“所不然你以为消息会传的这么快?此时此刻,那钱谦益估摸着刚从江南出发,消息能这么快传回京城?”

“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推了一把,提前散布消息,吸引众多读书人。”

“至于这背后之人是谁……”

赵巽摇了摇头,没有多说。

因为这背后未必只是一个人,极可能是许多人掺和进来、关系整个朝堂的局。

“那您觉得,如果钱谦益成了户部尚书,您会受到影响吗?”赵旭问。

“不知道啊。”赵巽叹息,似乎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面多做纠缠。

“啊……”

赵旭莞尔一笑。

钱谦益其人有些意思,备受纷争,如后世赫赫有名的“头皮痒”

、“水太凉”说的都是这老倌,在投降与反叛后金的路上,疯狂横跳。

若说他不忠吧,在京城被攻破之际,众多文武先后殉国,这老倌干脆投了,按照人家的说法,是保存有用之身,寻找机会,光复大明。

到后来,也确实差不多。

于是乎,这老货就成了不忠大明、不忠大清、不忠南明的“三臣贼子”,名声臭的狗闻了都要绕着走。

而在赵旭眼中,这老倌品性、能力如何,他不大在意,他主要在意两方面。

其一,这老倌的属性,所谓天下文人盟主,指的可是东林党啊。

明末文官互相倾轧、争斗,几乎达到了人类历史的巅峰,这老倌成了户部尚书,于自家老爹,要么考虑拉拢,要么考虑打压。

这是与他老爹有直接牵连的,怎么看都不是好事。

除此外,便直接关乎他自己了。

“爹,这两日,朝廷中关于我成为那东宫伴读,似乎没闹起来?”他试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