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有一知己足矣(2 / 2)

“你好,我是张子清。快请进。”</p>

彭邦栋,没有听说过。不过既然是过来拜访的,当然应该热情欢迎。</p>

“彭先生……”</p>

彭家的年纪看起来应该有三十来岁。</p>

“不不不。子清,我们都不要讲虚的。你就直接叫我梓厚就可以了。”</p>

“那好,梓厚兄。不知今天找我是……”</p>

张学文认识不少的湖南籍留学生,但是对于彭邦栋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两人也没有任何的交情。张学文不知道彭邦栋这么贸然的过来,到底是什么意思。</p>

“子清,你的文章我都看了。”彭邦栋从口袋里拿出了登了张学文文章的“新湖南”报纸。“你的观点很好,我觉得很正确。不过还有一些问题我是不太明白,所以想要请教请教你。”</p>

“不敢。梓厚兄,我们可以共同探讨。”</p>

“那么子清,就不要怪我冒昧了。”</p>

彭邦栋和他长相一样,说话声音很大。“我仔细的读了好几遍这篇文章,我觉得好多话你都没有说透。你看起来说的很多,其实一些重要的部分只是支吾过去。”</p>

张学文瞪大了眼睛看着彭邦栋。</p>

的确当时张学文和仇亮两个人写文章的时候,很多东西还是没有写进去的。因为有些东西现在不好说,说出来很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反对。而且很多东西都会涉及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不好写上去。</p>

所以张学文和仇亮两个人都认为有些东西可以隐去。</p>

“子清,你只是在文章中说明革命的朋友、敌人,却没有说明怎么对待敌人和朋友。不同的朋友应该怎么对待、不同的敌人应该怎么对待。”</p>

听着彭邦栋的话,张学文心中的惊讶是越来越多。</p>

后人的确没有任何的资格鄙视现在幼稚的革命党。他们不仅有热情,愿意为了国家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而且他们当中有的是见识高远之人。不说仇亮,仇亮毕竟是湖南留学生当中鼎鼎大名的人物。</p>

而眼前的彭邦栋却是一个默默无闻之人。</p>

以前张学文根本就没有听过他的名字。虽然张学文和留日学生交流不多,但当中出名的一些人还是知道的。但却在留学生当中,从来没有听说过彭邦栋这个人。未曾想到他却能有如此的见识。</p>

因此张学文没有隐瞒一丝一毫自己的观点。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跟彭邦栋是和盘托出。到了最后还提到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

“梓厚兄,最后说说合作的问题。会党有很大的反抗精神,我们是可以依靠。但是会党同样有很多的问题,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破坏力也一样惊人。他们不懂得建设,一旦得势反而是想着怎么瓜分利益。因此他们只可依靠,不能让他们的势力扩大。”</p>

自从张学文说自己的观点之后,彭邦栋的话很少。只是偶尔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p>

“再说说地方士绅,他们都是在地方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之人。他们很多人都是有钱、有名望、有人脉的人。一旦能够争取他们支持革命,那么革命的成功几率将会增加一倍。但是同样因为他们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他们的地域保护思想很严重。他们在地方上沾亲带故,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而且他们很多人都做过官,对于斗争他们是游刃有余。他们的要求和我们不同,他们只想着如何保护自己的家族,提高自己家族的地位。”</p>

张学文分析完了几个不同对象,分析了他们的优劣点。</p>

“因此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把他们引以为援。但是却不能把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他们。会党得势,他们会破坏敌方。地方士绅得势,他们就会不思进取,只想着自己的家、本地的事情。军人更不能得势,因为军人得势,就会出现新的军阀。”</p>

“所以,革命党要有一个严密、强力的组织,来领导革命。而不能是去依靠这个、依靠那个。朋友只是朋友。我们要有自己的力量,来把握主动权。如果你没有实力,那些原本可以成为朋友的人,最后只能成为敌人。我们在争取朋友的同时,他们也在找盟友。而他们只会选择最有实力的,最能够成功的,而不会找一个没有实力的。”</p>

彭邦栋一直都默默地听着。</p>

听到这里,才兴奋地站了起来。“子清,大才。子清,我能否提出一个冒昧的要求。”</p>

“请。”</p>

“子清,我想在你家旁边找一个住所。我想时常向你请教问题。”</p>

“梓厚兄,求之不得。”</p>

张学文对于彭邦栋的印象也很好。虽然彭邦栋此人从外表上看,一点不像是一个读书人。但是他的见识却超过同时代很多人。虽然张学文的文章在近一千的湖南留学生当中没有掀起多少波澜,但是能够有一知己足矣。</p>

两个手掌重重的握到了一起。</p>

“子清,子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