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大燕政治改革(1 / 2)

 郝连珏即位后立刻着手进行他对国家的改革计划,他帮助郝连郧管理朝政这么多年来,他早已经发现大燕若要强大,必须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因为随着大燕建立也有十几年了,但是各种法度尚处于混乱状态,而且官职也处于混乱状态,一切都需要梳理。</p>

在法律方面,大燕的法律中既有原来靺鞨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约定俗成的法规,也有自太祖以来由太祖郝连泰、高祖郝连勋,代宗郝连郧三朝制定的一些法律,以及在中原汉地采用的大雍的法律。这几种法律并行,但是其中却有相互矛盾之处,因此郝连珏找来了一批熟悉法律的大臣,其中靺鞨人以及汉人皆有,他让他们首先去整理大燕现有的法律条文,在此基础上修订和完善一套新的法律作为大燕的的法律,而且郝连珏给了他们一个原则就是权衡轻重,务求平允,废除酷刑,疏而不失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大燕的一些大臣开始挑灯夜战,昼夜不停的编纂法度,花了三年时机终于在大燕的乾宁三年完成了这部法律,成为大燕通行全国的法律。</p>

与此同时进行的就是大燕的官制改革,大燕的官职自太祖以来就存在的藩汉两种官职,藩官用来管理草原和靺鞨各部,汉官用来管理汉人和海东人。虽然这样藩汉分开有利于对各族的统治,但是这样也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不轻的情况,因而郝连珏决定对于官制进行一下彻底的改革。郝连珏决定参考大雍三省六部的做法以及大燕皇帝四季在外西巡狩的做法,决定在皇帝之下设立三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不过在三省之上设立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共同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并且三省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之外还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及参知政事也可以参加政事堂的讨论,并且三省之上还有左右丞相统管以及协调三省的事物而且,每当皇帝出去巡狩的时候,由尚书左右仆射中一人以及三省之中的部分官员留守都城处理一般国家事物,另外一人以及三省长官以及三省其余官员则是陪同皇帝在外巡狩而且处理重大的军国大事。最后则是在按照靺鞨的旧制设立于越一人作为百官之长,非有重大功劳不能授予而且超品,而郝连珏则是任命郝连璟为大燕第一任于越,而且是正式诏书颁布,不由郝连璟拒绝。</p>

在军事改革方面,由于郝连璟辞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务,郝连珏便撤销天下兵马大元帅府这个机构,只设立天下兵马大元帅这一职务,而将天下兵马的统帅之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并且设立左右武骑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龙武卫、左右鹰扬卫、左右虎贲卫、左右羽林卫、左右豹韬卫共十六卫,每一卫设立上将军1人(从二品),大将军1人(正三品),以及将军2人(从三品)。战时部队集合之后由皇帝调遣十六卫中的将领指挥军队前去作战。另外军队也按照中原的方法进行编制,10人为1队,设立队帅一人,10队为1都设立都尉(百夫长)人,10都为1营设立裨将(千夫长)一人,10都为1军设立详稳1人进行平时的管理。</p>

而对于草原各部的管理也用中原方式设立百户(正六品)、千户(正五品)和万户(正三品)作为对户籍的管理,正是对草原各部编户齐民。每几年各部由都护府进行一次整理编排。</p>

改革后的官制为</p>

后文中会出现一些大燕王朝的官职名,而且影响到剧情,所以在此列出大燕王朝政治体系,方便读者阅读。</p>

大燕王朝原本是东北的少数民族,但由于不少汉人为了逃避中原战乱,逃亡到其地之后,为了方便统治汉人,采取以汉制待汉人,以番制待番人的政策,进行了一下政治改革。</p>

中央设立</p>

1、于越:总知军国事,百僚之长,位在众臣,诸王之上,统管三省事物。</p>

2、三师:太师、太傅、太保、</p>

3、三公:太尉、司徒、司空、</p>

三公、三师为正一品,官员宗室加衔</p>

4、太子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p>

为从一品,官员的加衔</p>

5、政事堂:宰相集体议事办公机构,也是全国最高行政中心。三省长官(尚书令,尚书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共同讨论国家政务,另外如果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者参知政事头衔的官员也可以参与政事讨论,成为宰相之一。</p>

6、中书省:草拟皇帝诏令</p>

长官为:中书令(正二品)</p>

副长官为:中书侍郎(正三品)</p>

7、门下省:主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p>

长官为:门下侍中(正二品)</p>

副长官为:门下侍郎(正三品)</p>

8、尚书省:主要负责执行通过审查的法令</p>

长官为:尚书令(从一品)(没有于越时为百官之长)</p>

副长官为:尚书仆射(正二品)</p>

下设六部,六部尚书为从二品、侍郎为正三品。</p>

六部:</p>

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p>

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p>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p>

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战时调动部队;</p>

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p>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p>

9、十六卫:战时由皇帝挑拨军队给其指挥。</p>

设大将军(正三品)、上将军(从三品)、将军(正四品)、中郎将(从四品)</p>

10、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膳食帐幕。</p>

11、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明朝时,掌牧马之政令。</p>

12、太常寺:掌宗庙礼仪。</p>

13、宗正寺:掌天子宗族事。</p>

14、大理寺:掌刑狱案件审理。</p>

15、卫尉寺:掌军器仪仗、帐幕之类。</p>

16、鸿胪寺:掌赞导相礼。</p>

17、司农寺: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p>

18、太府寺:掌管宫廷库藏和贸易。</p>

注:九卿的职务大多数被六部取代。</p>

地方:</p>

1、在其他草原各部落设有都护府,设有都护(从二品)、副都护(正三品)</p>

下设各院、司,长官(从三品)、副长官(正四品)</p>

夷离毕、知左、右夷离毕事等官,掌刑狱。</p>

大林牙院,设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p>

敌烈麻都司,设特烈麻都、总知朝廷礼仪、总礼仪事等官,掌礼仪诸事。</p>

夷离堇院,设夷离堇、左、右夷离堇,掌各部军政,军队编制也按照队、都、营、军形式,平时归都护指挥,战时由皇帝调度给十六卫指挥。</p>

2、在汉族地区设立州县</p>

州</p>

长官为刺史以走得大小、重要程度(从正三品到从三品)</p>

县</p>

长官为县令(从从五品到正七品)</p>

武散官:</p>

从一品骠骑大将军</p>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p>

从二品镇军大将军</p>

正三品上冠军大将军</p>

正三品下怀化将军</p>

从三品上云麾将军</p>

从三品下归德将军</p>

正四品上忠武将军</p>

正四品下壮武将军</p>

从四品上宣威将军</p>

从四品下明威将军</p>

正五品上定远将军</p>

正五品下宁远将军</p>

从五品上游骑将军</p>

从五品下游击将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