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诏新君(1 / 2)

 阁牟寻由于记吃不记打,终于再一次使得大诏的军队以及他本人死在西蜀境内成为周庄功劳簿上的一笔。阁牟寻一辈子寻找向外扩张之路,最终死于他的野心之下。阁牟寻自从一即位以来,一直在寻求一种别人对他的认同,希望可以建立如同祖先一样的功业,但是事实却是他一再的失败以及他一再的被人质疑他的能力。对于阁牟寻来说,他必须证明自己。</p>

于是在他的大诏国内,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对他的大诏国进行改变。面对父亲蒙罗阁留下来的旧臣,只要他们敢于反对他的政策,阁牟寻就会毫不留情地给予撤换。而他提拔的大臣大都是对他歌功颂德之辈,久而久之整个大诏国上层之内,阁牟寻很少听到反对的声音,即便有也是越来越少,越来越轻。但是阁牟寻每一次发动战争,还是会有正直的大臣对阁牟寻进行劝诫,但是阁牟寻完全置之不理。</p>

现在整个大诏国的有识之士对于阁牟寻已经失望了。而且阁牟寻即位以来,屡次发动战争不断在消耗大诏国的国库。每一次都是倾尽大诏十万以上的大军,这是大诏国力的巨大损耗。打仗绝对不仅仅是拼武力和智慧,更是挑战双方背后的国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问题在战场之上是十分重要的。</p>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政权都已经不可避免的要遇到这个问题,就连大燕也是如此。以前的大燕之所以可以出动三十万,四十万,甚至五十万其实就是北方草原民族的特点,那就是战士自备军粮和武器。而战士自备的军粮其实就是肉干,奶酪之类的东西,再随身带盐。如果遇到没有食物,只要是天上飞禽,地上走兽都可以成为事物的来源,而如果渴了就喝马奶,因而大燕国家所需要的准备的就是马的草料。但是真正入侵中原之时百姓地上种的庄稼就成了大燕战马的食物。</p>

然而现在不同了,首先是大燕禁止打谷草,也就是打仗之时禁止抢掠百姓。那么自然也是禁止肆意放马去吃百姓的庄稼,而且无论这百姓是敌方还是我方。因而战马的草料需要大燕朝廷负担,同时大燕的战士武器不再自备,御帐亲军所用的武器全是大燕朝廷打造的精良武器战马也是精心饲养,而且为了让战士更好作战,因而大燕朝廷开始负责一部分粮草,尤其是大燕军队中出现汉人的身影。更何况镇守长城以南汉地的的军队是大燕的汉家军,大燕王朝必须负责十万汉家军的粮草供应,而且一旦作战汉家军就是前锋。</p>

同样大诏国作战比起大燕更需要粮草辎重。郝连璟尚且顾虑大燕国力不如大齐,无法持久作战因而不南下中原,但是阁牟寻却是一直在发动战争。因而大诏国力遭受一次又一次严重的消耗,而且不等国力恢复他就发动另一次战争。到了阁牟寻发动最后一次战争大诏国库之中已经没有一点积蓄了,阁牟寻却还是执意发动战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