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敌当前(1 / 2)

 大诏换了天,高善政成了无冕之王,而谁都知道改朝换代只是时间而已。大诏的军民百姓在等待着这一天,这一天来临之前不知道还会有多少风暴。但是此时早有一股风暴在东南之地刮起,就是明宏昌看见崔朗死后是一个毛头小伙子即位,立刻想到这是他的机会,他可以一举消灭大敌崔氏的吴国,说不定江南之地就会成为他的地盘。因而他派人北上联络李义桢,希望李义桢可以发河南之兵攻打淮南,而他发兵攻打长江以南的崔浔的地盘,两边夹击灭了崔氏。</p>

李义桢接到消息之后,也是召集手下大臣商议。大齐刚刚经历了两场大战,兵马损失不小,因而李义桢倾向于不出兵,而且从他原本的性格而言,他也是倾向于不出兵的。但是整个与明宏昌两面夹击的机会难得,很有可能大齐能够一下子拿下淮南之地,如此大齐不仅仅是得到淮南十四州的问题,而且也在于淮南地区经济繁荣,可以获得很多的赋税,对于扩充大齐的实力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p>

但是大齐一年之内两场大战兵马损失了很多,现在正是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李义桢也不是一个喜欢打仗的君主,但是机会又难得,犹豫不决之际招来群臣商议。群臣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也是分了两派,武将大多数都是请战的,因为只有战争才能体现武将的价值,也是武将升官发财的绝佳机会。但是文官此时有很多是主张不要理会明宏昌,像首席宰相尚书左仆射张子振此时便主张不要动用兵马。</p>

而此时李义桢的眼光朝向了刚刚在战场之上立功的中书令赵汉杰。赵汉杰成了中书令,在大齐的政坛成了新的炙手可热之人,而李义桢对于这位老师越来越器重,因此赵汉杰的主张是李义桢心中天平的一个很大的砝码。但是赵汉杰也在犹豫,他想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大臣,就必须建功立业,建功立业最好的途径就是战功。但是大齐现在的情况的确不应该再去打仗了。</p>

崔浔虽然是一个愣头青,但是崔朗留下的三十万兵马不是吃素的,他们训练有素,而且淮南之地水网密布,一草一木都有利于崔氏而不利于大齐。崔朗留给崔浔最为强大的就是水军,崔浔现在手下水军就有数万人之多,而且崔浔的水军战船有很多都是艨艟巨舰,而大齐的水军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崔浔利用淮南水网无论是运输粮草还是运输给养都是十分方便的,而没有水军就使得大齐军队在淮南作战会吃大亏。</p>

所谓的吃亏就是大军进入淮南之地之后就会面对补给被人切断的危险,还有就是淮南之地有好几个军事重镇,城池坚固,崔朗在城中必定也会囤积不少的粮草,这些军事重镇不花时间与气力绝对攻不下来,而兵贵神速,淮南之地的地势很难阻断江南来的援兵,而这些重镇又必定会拖住大齐军队使得因而大齐军队很容易在淮南成为敌人饺子皮中的饺子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