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称帝利弊(1 / 2)

 高善政当了大越巂国的皇帝,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尤其是称了皇帝这个称号之后,立刻觉得原来的大诏王宫明显简陋了。羊苴咩城的王宫是高善政亲自负责修建的,不过当年因为工期的问题因而这个王宫规模并不大,现在显然不会满足高善政对于大越巂国皇帝的皇宫的期盼。因此当了皇帝之后,高善政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扩建他的皇宫,而且这个图纸就是按照大雍皇宫的规模建造的。</p>

不过高善政对于大雍皇宫的规模还是不满意。羊苴咩城建在西洱河之西,苍山以东的地方。这个地方易守难攻,具备建立都城的优势,而且也是一个景色优美之处。高善政在这个地方做皇帝,有着如此优美的景色,自然需要美女的陪伴。扩建皇宫之后,自然就会有大量的房间自然就需要大量的美女。因此高善政在全国海选美女的活动也就展开了。身处西南的百姓原以为可以赢得一个好皇帝,但是高善政原形毕露之后,百姓觉得他比阁牟寻也好不到那里去。</p>

西南的蛮夷也可以自称皇帝,这也就让不少人当皇帝的野心给爆发出来了。首先就是与高善政地盘接壤的张建锋。好歹张剑锋控制的地盘也不小,完全有资格当皇帝。而且牂牁地区的诸蛮族的归附。由于西蜀以及大诏时常要对他们征收赋税,征召兵员使得他们不堪重负,因而他们决定投奔张建锋。而张建锋也决定接受他们的归附。这些人的归附使得张建锋实力大增,但是他也得罪西蜀以及大越巂国的两个皇帝。</p>

称皇帝一事非同小可,蛮夷称皇帝中原也许还可以忍受,毕竟无论是大诏国还是大越巂国,他们的国王与皇帝无二。靺鞨称皇帝也是既成事实,而且靺鞨原本也是自成一国。但是如果张建锋自己称帝就麻烦了。称帝意味着将他自己放到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方上去。称帝意味着与中原切断君臣关系而变成了国与国的关系。而且这种国与国的关系更多的可能是敌对关系。张建锋在这个人人都想当皇帝的年代是不能做这样的出头之人。</p>

顶着楚王的头衔,每年给中原进贡一些土特产,随后在进贡的路上以及中原大肆贩卖茶叶等张建锋地区的特产,以此完全可以大捞一笔。张建锋怎么会选择放弃这样的好处而去求取一个毫无作用的皇帝头衔呢?皇帝这个头衔对于张建锋来言就是火炉,张建锋是不想呆在上面的。在观察了天下的形势之后,张建锋早已经将保境安民作为了第一要务,同时也将稳中求进作为发展的方针。</p>

此时天下各政权之中,大多数也是执行的都是这个方针,但是西蜀的丞相周庄想的还是恢复中原。但是迫于现实周庄现在也将精力转到了内政之上,只有将西蜀打造成一个可以支撑长久而又规模庞大的战争的地方,周庄将来的北伐才有成功的可能,这是周庄的想法。而其他人的想法就是如果连现在的基业也保不住那就谈不上将来的一统天下了。大家致力于恢复实力,那最有力的还是张金库中原大好河山的李义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