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利益道义(1 / 2)

 文武之道,相得益彰最好。出将入相的人才才是许多君主向往得到的人才。但是人往往会有缺陷,因此知人善任也是君主应该有的能力,而不会知人善任的君主往往会导致国家的动乱。但是一个国家治乱兴衰与否,更重要的是君主的素质,明君会带来盛世,昏君会导致国家的毁灭。这是一个朝代兴替不可改变的缘由。建国之君往往英明神武,亡国之君往往昏聩无能,甚至暴虐无道。</p>

不过乱世之中这个规律或许不起作用,因为实力的对比如果明显,那么就算明君也无法挽回国家灭亡的命运。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大家都是拼了命的发展自己。不过中原的优势,江南与蜀地的富庶是不会因为谁的努力而改变。如果不出意外,在这个乱世最终一统天下的政权一定会是占据中原的大齐,占据江南的吴国,以及占据蜀地的大雍之一。但是还有一个政权谁也不能忽视他的实力,那就是靺鞨的大燕。</p>

郝连珏早就有一统天下之志,他几次想要趁着李义桢与周庄作战之际南下中原,但是郝连珏计算过,李义桢的大齐光精兵就有五十万。而大燕军队中精锐的御帐亲军只有二十万。因此如果入侵中原必须要征调各部族的的青壮年当兵,而且如果与中原打成持久战的话,那么最终吃亏的一定是大燕。因此郝连珏只能暂时放弃自己一统中原的野心。不过李义桢将注意力放在了对草原各部的管理之上。</p>

郝连珏面对草原各部内部各自为政的做法十分不满,这么做无疑消减了他作为靺鞨大汗的权力。因此郝连珏要加强对草原各部的管理,将各部编成万户,千户,百户之后,郝连珏下令各万户,千户,和百户的官员一律由大燕朝廷任命,归各都护府掌管,随后还派出官员去各部清点人口。但是这么做的效果还不是很大,因为各部贵族对各部的管理上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p>

其实郝连珏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废除草原各部推举大汗的做法,这样的做法给了各部贵族很大的权力,不利于他作为皇帝的集权。但是传统很难改变。郝连珏即位得益于这个传统,但是一当了皇帝之后就看出这个东西不利于自己了。各部贵族的聚会不仅会选择大汗之位的继承人,还会讨论国家大事。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各部盟会作出决议的话,那么大汗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服从。</p>

中原的皇帝乾纲独断,但是大燕的皇帝却是被人处处掣肘。不过这也是郝连珏的一厢情愿,乾纲独断是很多皇帝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愿望。皇帝只有一个,他要面对的是群臣,这些大臣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思想,并不会完全支持皇帝作出的决定。因此乾纲独断只是一个梦想而已。一旦皇帝作出什么影响他们利益的决定,一定会收到一大推反对的奏疏,甚至大臣们集体找皇帝哭诉,不依不饶直到皇帝屈服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