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和亲党桓(1 / 2)

 李全义一边处理着北伐成功之后获得州县上的人事安排问题,一群功臣的奖赏问题,同时还要全速行军去对付崔渭的军队。此时崔渭的军队已经把宋州和汴州包围了。李全义全速行军南撤的消息很快也就传到了陶威的耳朵之中,包括大燕与中原议和的消息。说好了南北夹击中原的,没想到是祸水南引,让自己对付李全义大军,而他大燕倒是通过议和保全了一部分夺自中原的领土。</p>

但是这个时候再骂大燕没有道义也不行了。也许陶威不知道这个主意是王北辰给郝连珏出的。王北辰这个人因为经历家破人亡,经历人世沧桑之后做事就有一点不讲道义,因为他就是被不讲道义的人所害。而郝连珏为了解决他现在面对的威胁,也只好用了王北辰的计谋。不过不讲道义也许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大燕损失了那么多的土地,而且也许真的失去了南北夹击的好时机,如果真的可以南北夹击,也许郝连珏可以恢复大燕在郝连勋时最大的疆土。</p>

但是一切不能假设,郝连珏已经回到了中京长兴府开始处理战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恢复大燕战乱地区的稳定。而陶威就要面对李全义的军队。陶威在这个情况之下,二话没说下令大军撤军回淮南,不过要将徐州等占领区的百姓牵往淮南。大规模移民工作立刻启动,所有的被占领区的百姓全部被陶威的军队威胁,托儿带口要去淮南之地。为了迁移百姓,陶威除了动用水军之外,还征调民用船只,很快就在李全义行军的时候,崔渭的军队就带着几万百姓回到淮南。</p>

这几万百姓被安排在富庶的江南土地之上耕作,而李全义着实为此吃了亏。但是仔细算来,李全义得到了好几个州,扩展了土地,而且也得到了不少人口,虽然河北有不少空城,但是不少被大燕裹挟去的百姓纷纷归来,总体而言如果战争就此结束,李全义赚了,陶威赚了,只有郝连珏相比于战争之前是赔了。李全义大军回到京城雒阳,得知崔渭大军将徐州周围地区百姓全部牵走,李全义得知消息之后不肯善罢甘休,准备率军征讨淮南。</p>

征讨淮南就必须过淮河,但是淮河之上密密麻麻部署着敌人的战船,以中原水军的实力更本不是对手。李全义看渡河不行,又想到一招从大别山进军。大齐控制着安州,因此从安州进发绕过大别山进入淮南之地。可是山路之中难免会有敌人的埋伏,这也不是一件万无一失的事情。拓利吐延如何死去的消息也传到了李全义的耳朵之中。因此这一个方法也有危险性。其实陶威也想到了,便真的在大别山埋伏了军马。</p>

最终李全义还是决定放崔渭和陶威一马,毕竟现在他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果,他也必须稳固这个成果。由于李全义取得的成果,李全义在军中威望迅速提升,比起他的父亲还要多。而在众位将领之中的威望也是迅速提升。卫石,张建锋对于李全义更是愈发敬畏,为了李全义北伐成功,他们俩都进献了大量的财宝,而明宏昌,刘信臣也送上一些珍宝恭贺李全义北伐成功,收复不少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