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奔柳京(1 / 2)

 高罗国一下子分成了三个部分,而且高诵在其中不是最有实力的反而高煦手上掌握最多的军队与资源。在高罗国领土上南部平原是粮食的产地,如今已经完全被高煦和余福信掌握。而高诵此时也占据一个优势,北部山地虽然不是什么粮食产区却有着地利之便,高煦一下子还打不过来。而此时的余福信也刚刚掌控了完山州,武珍州和熊川州的土地,还在剿灭高罗国在这些土地之上参与势力,而高煦更是急着称王,给手下分官许愿。</p>

不过高煦的人马绝不只在他现在已经夺取的土地之中,在高诵朝廷内部不少大臣已经提议高诵主动退位就将位置交给高煦。高煦可以获得成功在于高罗国内部大族的支持。还在于高煦与原来济国的豪门关系也不错。在高罗国境内的军队可以分为九誓幢与十停这。九誓幢是中央的禁军,负责保卫高罗王,而十停就是地方守备军团。现在高诵可以掌握的军队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且是很少一部分。</p>

九誓幢是由罗国人组成三誓幢、济国人组成三誓幢、封国人组成的三誓幢的京畿混合军团。十停是地方军团,分置于九州的枢纽地。为了防御北部靺鞨则再组成一停。而当封国贵族余福信叛乱重新打出建立封国的旗号后由封国人组成的军队也随之不少也响应了余福信,而没有响应的便被余福信消灭。而由济国人组成的军队则是已经不少投靠了高煦,并且在济国原来土地之上的驻军也几乎全部投靠高煦。</p>

最糟糕的还不是如此,由罗国人组成的军队也大部分投到高煦帐下,高诵现在能掌握的军队很少。而高煦短时间之内已经组成了十万大军。但是为了给这么多投奔他的人封官许愿却也暂缓了高煦进攻封锋芒。而且高煦内部支持他的济国人现在也不安分了,他们很多人的目的也是复国,而不是为了高煦去攻打高诵。内部利益不同高煦要理清其中关系也是不容易的。高诵因而有了喘息之际。</p>

而开京城之内现在也是暗流涌动,因此高诵对此十分害怕因为就连保卫王宫的禁卫军将领高诵也不清楚是否是他的人。如此大的叛乱导致人心不稳。此时高诵把目光瞄准了高罗国的西京柳京。这座柳京城位于浿水的南岸,原本是以前兴起与现在大燕东京道地区的罗国的故都。当年罗国兴起与辽东,后来逐渐强大但是因为与中原王朝起了冲突,最后被中原王朝打败,首都被毁,不得已迁都于柳京城,放弃了对辽东的企图而专心南侵,夺取不少济国和封国的土地。</p>

但是随着济国最后占据浿水以南的地区之后,柳京城成了济国与大雍的边界,而且是落入大雍手中。可惜没过几代,大雍就因为海东国的崛起失去了辽东许多土地,而且大雍内部也出现问题。最终这柳京城与一部分原本大雍掌控的浿水以北地区就落入了济国手中。后来就成了高罗国领土。当年大燕与高罗国划界之时用的是海东国与济国原来的边界,虽然说了浿水为界,但是基于这块土地从没有属于海东国,以此划给了高罗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