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两路夹击(1 / 2)

 拿下大雍三座城池之后,其实山遇旺荣也已经不准备再与也利宁丛起什么起什么正面冲突。因为对于山遇旺荣来说现在与也利宁丛已经没有必要起什么冲突,他已经占据了大漠。整个大漠现在是山遇旺荣的地盘。但是出了这个地盘山遇旺荣再与也利宁丛对战,恐怕就没有优势了,沟壑之上再与也利宁丛作战,那么也许就是也利宁丛的天下且也许是他可以任性驰骋的战场。山遇旺荣没有必要在那里与也利宁丛对战。</p>

而也利宁丛征发控制下的百姓终于是完成了对于夏州城的扩建。这座城池是一座用生命铸就的城市,因为为了扩建夏州城,也利宁丛征调治下百姓去修建,为了又快又好,不知道多少工匠死在了扩建都城的过程中。而那些死去的工匠也被铸进了城墙之中,一座城池不知道造成也利宁丛多少治理下的百姓投靠山遇旺荣。而山遇旺荣向来来者不拒。山遇旺荣不会觉得自己治下百姓太少,郝连珏刚刚给了他北地王。那么这个北地王总需要一些汉人做帮衬。</p>

其实山遇旺荣也知道自己跟也利宁从比起来实力差的太多。前几次可以胜利完全是因为本土作战的缘故,而一旦他主力来到夏州城与也利宁从决战那么后果可想而知。山遇旺荣不会这么傻,但是他也希望可以占据夏州城,占甚至占据陇右所有的地盘以及横山北部,这样就可以称王称霸,而不用掩人鼻息。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现在的实力山遇旺荣别说称王称霸,就是再有所发展都难了,党桓此时已经分为三部了。</p>

为了更加可以掌控整个草原。郝连珏迁移不少靺鞨人前往整个漠北草原之地,但是对于戈壁大漠而言,靺鞨人并不熟悉,但是党桓人以及西羌人就是比较熟悉的。因此郝连珏将一部分西羌人以及党桓人迁移到了大燕的戈壁大漠。这些党桓人中既有原来是也利宁从的人,也有曾经是山遇旺荣的部下。他们厌恶了党桓人的内战,为了安静的生活投靠大燕,游牧于戈壁大漠,为大燕镇守土地。</p>

山遇旺荣原本控制着党桓三十万部众,手下五万军队,现在他手下五万部众离开他而直接投靠大燕,现在虽然山遇旺荣还是有五万军队,但是养活这些人的耗费就变得巨大了。要不是拿下来三座城池,有了汉人农耕之后,才有固定的收入。农耕比起游牧就是这一点好,收入比较固定。虽然还是靠天,但是抗灾能力上升。元本草原游牧最怕的就是草原闹灾,草一闹灾就是牲畜死亡,牲畜死亡人就死亡。但是有了农耕就有了积攒。</p>

可是山遇旺荣手下汉人并不多,因此他时不时就派遣军队南下到李全义以及也利宁从的地盘抢劫汉人到自己的地盘之上,有时候乘着李全义边境军队松懈,一下子就可以俘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人口。这些人口全被安置在山遇旺荣控制的城池之中,这些人也就成了山遇旺荣的子民,而这些子民全在韦买德的治理之下。韦买德劳苦功高,由山遇旺荣上表最终得到夏州节度副使的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