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彝心中原本早已有了计较,只是他深知自己资历短浅,人微言轻,与其自己主动发言,倒不如保持缄默,待人问起来再说也不迟,是以坐下来之后只是静听姜维和张翼等元老的论见,并不接话。</p>
如此听了一会便看出了端倪,众人大致分为两种策略,胡济、张翼和廖化等人主张死守剑阁天险,待魏军粮尽退兵时,随后与汉中尚未丢失的各处关隘兵马一起挥军掩杀,前后夹攻便能大获全胜。</p>
唯独董厥认为魏军此次伐蜀已经准备了很久时间,军械粮草齐备丰足,加上魏军攻破阳安关之后得到了汉军的许多粮草军器,因此指望魏军粮尽退兵并不现实,黄金等外围诸隘虽然没有丢失,但其本身守关兵力均不过二三千人,数月来又被魏军包围攻打,损耗必然很大,即便魏军退兵也无力从后方夹击。</p>
故此,董厥另辟蹊径建议姜维分兵出剑阁关后,绕小道奔袭阳安关,先毁掉魏军囤积在关内的军械粮草,待魏军退兵时再挥随后掩杀,必能大获全胜。</p>
平心而论,众人的两种策略各有千秋。魏军三路大军伐蜀,时至今日,诸葛绪被钟会诬陷后,其麾下数万兵马已经被钟会尽数收编,邓艾损兵折将之后退守白水关,已经难有作为,只剩下钟会一支人马,虽然拥有十万之众,但从整体态势上来看,其势已孤,再加上魏军自关中南下夺取汉中以来,已经长达半年时间,士卒疲惫,兵锋已挫。</p>
同时,汉中境内的黄金、汉城和乐城等诸围一直没有被魏军攻克,始终都是魏军的心腹大患,钟会若攻不下剑阁,早晚必会退兵,届时汉军一拥而出随后掩杀必能大获全胜。张翼和廖化生性谨慎,主张死守剑阁,确属妥当。</p>
但董厥的分析也不无道理,魏军沿金牛道深入汉中腹地,若是不设法剿除,始终是汉军的心腹大患,毕竟魏兵足有十万之众。倘若魏军全师退回汉中整顿经营,待稳固汉中之后,随时都能再次兵临剑阁,威胁成都,而大汉必将从此陷入战略上的被动局面。</p>
汉中地理极其微妙。理论上讲,要想稳守蜀地,北据汉中东守巫山乃是万全之策。因为汉中夹在关中和川地之间,汉中对蜀地拥有地理上的优势,而对关中则只是共享秦岭之险。自汉中越秦岭北进关中难度较大,而越大巴山南进则相对容易。若魏国得汉中之后,汉、魏两国以大巴山为前沿,则地理上的优势全在魏国。毕竟,大汉早已失去荆州,巫山之险与东吴共有之,故此只有守住汉中才能最大限度的稳固大汉政权。</p>
因此,董厥的想法是不仅要击退钟会,关键之重点是要进一步收复汉中诸地,抢占汉中天然的军事地理优势。</p>
但如果选择奔袭阳安关,就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翻越从剑阁至马鸣阁栈道,白水关至阳安关数百里的山路,毕竟金牛道已被魏军控制,显然是不能走的。而除了金牛道之外,魏军必然也在剑阁至白水关的沿线栈道上布下大量斥候耳目,因此奔袭阳安关的人马必须确保不被发现,否则非但奔袭阳安关的计划会落空,就是奔袭阳安关的所有兵马都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p>
姜维揉了揉太阳穴,胡济、张翼和廖化等人之议稳妥有余但进取不足;董厥之计虽妙,却颇有些弄险。因此沉稳或冒险,一时间让他有些沉吟不决,想起关彝始终未曾说话,也不知道他心里有何想法,随口问道:“敬之之见若何?”</p>
“大将军已有主意,又何必再问末将?”关彝笑了笑,淡淡地道。</p>
“你可试言之,我意如何?”姜维大感兴趣,暗思莫非关彝能够测人心思,竟然知道他心里的想法?可想想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兴许关彝就是信口开河而已,并非有什么见地。</p>
关彝微微一笑,缓缓地道:“眼下敌我双方态势一目了然。邓艾退守白水关之后,虽然与钟会连成一线,遥相呼应,但实则已经无能为力,成都后方无忧。右(大)将军阎宇留罗宪镇守巴东,接连吴国,自率精兵万余人救援成都,现屯兵于郪县,拱卫剑阁侧翼。末将来时接到斥候探报,吴主孙休已遣老将丁奉督兵攻打寿春,以为我军救应。魏军虽然夺取了南郑和阳安关,但黄金和汉城、乐城诸围却始终屹立不倒,此为钟会之芒刺也。”</p>
“再者,汉中至蜀地道路崎岖,山高水险,魏军粮草虽然充足但数百里转运极其不便,且山地之间不适合大部队作战,钟会兵虽多,却不足忧也。因此,末将以为,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将魏军赶出汉中,万不可容钟会在汉中站稳脚跟,否则纵虎归山,遗祸无穷,到时再想夺取汉中,必将多耗钱粮军马,得不偿失矣!末将冒昧揣度,大将军原本有意奔袭阳安关,但又担心钟会察觉我军动向,无法做到万全而已!”</p>
姜维有些不可置信地盯着关彝,没想到他竟然完全猜到了自己的心思。</p>
五年前,姜维虽然就汉中的防御提出诸围皆敛兵聚谷,诱敌深入,坚壁清野,以求大利的策略,但此一时彼一时,魏军三路伐蜀,蒋舒的投降完全打乱了既定的计划,让钟会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阳安关天险,同时获得了汉军囤积在关内的三十万石粮草,也就是说原本让魏军最为头疼的粮草运输问题因为攻取阳安关而得到了根本上的解决。</p>
因此,就眼下情势而言,指望魏军因为粮草匮乏而退兵显然是不现实的。诚然,若让钟会全师返回汉中,再与之争夺势必耗时费力,更何况这段时间和钟会在剑阁鏖战,观其用兵调度,进退有法,军容整肃,深知他亦是一时人杰,两人交手胜败如何委实难料。</p>
当年,昭烈皇帝夺取汉中时便是与曹魏相持了将近两年之久方才最后取胜。因此他心里的确更倾向于偷袭阳安关,一旦毁掉了魏军的粮草辎重,钟会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只有退兵,届时汉中便可不战而定。</p>
但数百里奔袭阳安关,关键在于一个奇字,即是说偷袭的兵马不能太多,否则便很容易被魏军的斥候发现。同时,奔袭阳安关的人马须得都是百里挑一的悍勇之士,否则纵然能够避开魏军的斥候,也不一定能够拿下阳安关,毕竟阳安关乃魏军屯粮的紧要之地,钟会必然会重兵布防。</p>
最后,领军之人须得是有大局观和审时度势的智勇之辈。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虽然谋划上看似容易,但谁都知道真正执行起来却绝非易事。</p>
“敬之既然深知我心,必能当此重任。不知可愿走此一遭?”姜维试探着问道,关彝虽然能猜到自己的心思,但言语之间可比不得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搏杀,此次偷袭阳安关,稍有疏忽让魏军察觉的话,便是自陷于死地,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