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搞笑的是,史官们还生动地记下了王戎几件吝啬到家的趣事:
趣事一,王戎的女儿嫁到裴家,向亲生父亲王戎借了一笔钱。女儿每次回娘家,王戎都板着脸不理女儿。他女儿想明白了阿爹板脸的原因,赶紧还了那笔钱,方才换来王戎的笑脸。
趣事二,王戎的侄子结婚,家有万贯的王戎只送一件单衣致贺。侄子婚礼过后,王戎特地派人前去索回了那件单衣。
趣事三,王戎家的李树结的果子又大又甜,王戎自己每年带头吝啬不吃,让家人拿到街上去卖。王戎怕别人获得自家李树的种子,亲自看着仆人先把李子核一一錾孔后才允许外卖。
这样一位极端吝啬鬼,却被竹林七贤中老二阮籍爱称为“阿戎”。
王戎自诩有人伦鋻识,看人一看一个准儿。经常人前称赞从弟王衍神姿高傲,如瑶林琼树,是当代风尘表物。
王衍十四岁那年,造访他的阿舅——尚书左仆射、中军将军羊祜。在名高望重的羊祜面前,王衍毫无曲下之态,高谈阔论,辞甚清辩。和王戎的吹捧王衍大相庭径,在羊祜眼里,王衍却是华而不实败俗伤化的根子。
在羊祜对王衍做出谶语般的评价几十年后,王衍当政,纲纪败坏。其时石勒领兵进犯京师洛阳,年五十六岁的王衍终于独挡一面。他帅领十万大军兵抗拒石勒六万贼军,结果王衍众叛亲离被石勒辱杀。
从王戎、王衍身上可以得到一种顿悟:一个人的名气和人格是互不干的两会事儿,一个人的长相和人品也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此话有些偏题伤众,大庭广众之下还是不说为佳。
王戎字濬沖、王衍字夷甫,二人很早就为羊祜鄙视不待见,所以他俩暗中投靠尚书令贾充、中书监荀勖,以求朝中有棵大树,最终能荫庇封侯。
这次随着羊祜来荆州,二人虽然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谁知实际情况比他们原来想象的还清苦。不仅宦囊依旧干瘪,就是口福也难得尽兴一回。这次千里巡边为了赶路,羊祜一行经常错过县城大镇。有几次夜宿荒庙,人马都是饿着肚子盼着天亮。
王戎比王衍年纪长四岁,三十而立恃才自负。他的参赞妙计经常被羊祜轻轻一笑不予采纳,心里就对羊祜积下九分怨气。兄弟二人早想一起借酒泄泄心里的块垒,计划赶到青龙镇吃顿自由自在的午饭,
王戎他们准备打尖的青龙镇在青龙山的那一边。
王戎勒马等王衍走近,待二马并缰,王戎指着蜿蜒起伏的青龙山说:“夷甫弟,俗语说看山跑死马,我们如果顺着青龙山下的官道走,等到了青龙镇说不定也晚上了。”
王衍是王戎肚子里的蛔虫,明白了王戎的意思说:“我们翻过青龙山,还能赶到青龙镇吃午饭。离开羊叔子,我陪濬沖兄尽情一醉。”
“咱兄弟这才叫志同道合。”
王戎夸了王衍一句,就对那十六个骑从说:“军士们,下马步行。这青龙山不甚高大,我们翻山走捷径去青龙镇。”
王衍紧接着王戎的话也说:“青龙山草木茂盛,大家可以搂草带打兔子,翻山途中猎着獐子麂子,录事参军有重赏!”
“遵命!”
众军士兴奋地答应着一起下马,号称神箭手的王戎当下抽出了铁弓羽箭。
围猎对于动物是不平等的杀戮,对于拥有刀枪弓箭的军士们则是天下第一乐事。
江夏郡都尉赵珩像个指挥战争的将军,站在高处挥剑指挥手下的三百名军士,顺着山沟撒开个不大不小围场。三百多人大吼大叫,收围时果然围住三头梅花鹿和两只野羊子。赵珩看见兽群里有头公鹿,特别关照三个百夫长,不能跑了那只唯一的公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