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为屯垦羊祜筹钱费精神(2 / 2)

春秋战国时期,无论军用民需,构筑篱笆的需求量很大。因而,给人构筑篱笆就成了一种职业,一种市场,兴旺发达的篱笆构筑业或许是樊城成为商家必争之地的源头。到了西晋,樊城早已是一种百业兴旺的繁华景象:闹市通衢,商号比肩;城外码头,樯帆如林。汉水南去长江,南来百货集散,陆路西通巴蜀,西引物产流通。

单说樊城闹市鹿角门内,有一家气派非凡的“金鼎宝斋”。仅从他的二层重檐间的泥金号牌看,金鼎宝斋就是专门买卖上品古玩的古玩行。这天,金鼎宝斋的蔡掌柜正在柜上欣赏着新收的古玩宝物,只见一个衣不起眼貌不出众中年顾客提着一个大包裹走进店内。

蔡掌柜白白胖胖富富态态,一副财大气粗养尊处优派头。他略打量来人一眼,正要吩咐小朝奉过来兜揽,来人却把手里的包裹沉沉地放在他面前的柜上说:“我的货只和大掌柜洽谈。”

蔡掌柜有些不屑说:“先打开看看吧。”

卖宝人没有急着打开包裹,而是看看身后没有闲人方说:“府上急等着用钱,方才出手这两件价值连城的传家之宝,其中一件玉圭只当不卖,万望大掌柜坚守信用。”

蔡掌柜更不耐烦说:“看货说话是本号的规矩。”

卖宝人一愣,强咽下一口气打开包裹,现出一件精美玉圭和一尊古香古色的青铜香炉。

蔡掌柜只扫了一眼,心里便是一惊。这两件货都是皇家御用上品。他拿起玉圭仔细一看,认出是西汉皇帝祭天用的实用圭璧,并非是盗墓贼从古墓中盗出冥器。再看那尊青铜香炉,也是汉代皇家的实用香炉,仅从炉底的“元平中宫”四字,就知道是西汉宣帝刘询的皇宫用品。汉昭帝刘弗陵改元“元平”不到一年便大行去了,汉宣帝刘询便登基接了刘弗陵的皇帝宝座,第二年改元“本始”。就因为西汉“元平”年号仅用了一年,这件青铜香炉才显得和那件玉圭一样珍贵。

蔡掌柜看看两件宝物,又看看衣不起眼貌不出众的卖宝人,心里划算一下问:“敢问尊驾,这两件宝物是您转手贩卖,还是自家所有?”

卖宝人一听蔡掌柜问话有疑问,便警惕说:“大掌柜尽可放心估价。玉圭只当不卖,香炉价低亦不卖。”

蔡掌柜对一旁的小朝奉递了个眼色,见小朝奉离去后方说:“贵介不说说这两个物件的来龙去脉,我怎好给贵介一个满意价格呢”

卖宝人脸有难色,半晌才说:“我家主人羞于典当传家之宝,故而不便告诉来龙去脉。如果大掌柜觉得不便,我另走一家宝号就是。”

蔡掌柜脸上带了笑看着卖宝人将包裹包好后说:“来人,将人和赃物一起送襄阳县衙门去。”

自羊祜镇守襄阳,襄阳县令周道觉得县衙冷清许多。樊城金鼎宝斋“蔡掌柜”送来蹊跷的卖宝人和两件大宝贝,使周道兴奋许久。从个人性格兴趣上讲,周道不喜欢赈济春荒和参与囤田垦荒。他喜欢大堂上审案的感觉,堂下喊‘大老爷冤枉啊’,丢下去四支红头竹签子,打上四十大棍,一般的人就不喊冤枉了。当然,襄阳县衙离荆州署衙不远,周县令谨慎做官,从不轻易对一个真有冤枉的冤主用刑。外人一般不知,金鼎宝斋是以周县令的第一夫人同胞兄长蔡坤的名誉在官家注册,实际大股东就是周县令本人。

周道和盗贼打交道很久了,经验不是一般的丰富。他认为:从卖宝人的尴尬身份看,此人一定是在京城洛阳作案,选在异地襄阳销赃。能在京城王府侯门作案得手的,一定是个大盗。

大盗销赃也与小毛贼不同。为掩人耳目,他故意将一件玉圭先于典当,做出骗人的假象。自羊祜镇守襄阳,原荆州署衙文案西门圭师爷升任署衙主事,原署衙都尉刘武升任领军将军,就连从县衙大牢里放出去的穷秀才韩青,也当上了六品监田副督。而自己以贤良方正出身的县令,竟然原地踏步还是个县令。

金鼎宝斋送来了卖宝人的赃物,周县令觉得自己发财出政绩的机会来了。只要审清这个大案,过后将两件其他类似古玩存档备案,这两件珍宝永远就姓周了。既发财又出政绩,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遇。有了这个期冀谋划,周县令决定亲自提审这件大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