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种下了一批新奇的作物(求追读)(1 / 2)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便冬去春来,又到了春耕时节。

按照苏烈的嘱托,国渊在车师国早早就安排了本地人深翻了土地,在第一场春雨过后,立刻将有限的玉米、棉花种子种了下去!

苏烈自己还在玉门关也留了一些种子,尤其是西瓜,都种了下去。

这些东西到了今年秋后,就会显露出产粮大的优势来。

不过棉花虽然产粮大,但做一身棉衣消耗的棉花也很多,所以这东西需要积累。

至于玉米,今年种出来的还要留着做种子,得再种几年,这东西的数量就可观了。

所以现阶段这些东西用不上,只能展望将来。

因为一直在做紧锣密鼓的准备,春播的时候,刘颖、蔡琰、马云禄也跟着来看,都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值得苏烈亲自、反复叮咛。

“看着也没什么稀奇,不过就是些种子。”刘颖摇摇头,表示不懂。

蔡琰勉强对农活知道些,因此这几样种子,让她有些疑惑:“这些种子,怎么从来没见过?”

但苏烈只是神秘一笑,没有告诉她们的想法,究竟这些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视,这要在秋后才会和她们揭晓答案。

玉门关这地方气候偏冷,这里种完了之后,已经快要进入五月了。

五月,是大汉王朝一个迈不过去的坎,因为刘宏将会在这个月驾崩。

现阶段,天下和历史上的基本一致,只有凉州这边有了较大的变化。

因为凉州全境成了苏烈的封地,虽然东汉的封王没有实权,但凉州刺史的职位随之自动消失,原本的刺史董卓因此去了并州上任,而本该是并州刺史的丁原,如今却只是个太原郡的郡守。

凉州作为苏烈的食邑,理当是由朝廷设置国相监国,总揽一切政务,但也不知道刘宏是有意还是无意,凉州国相一直没有到任。

也得亏凉州是苏烈这名将的封地,这才没人敢闹事,不然这么久没有国相到任,怕是早就乱作一团了。

讲道理,苏烈对没有安排国相很满意,因为这会让他在刘宏驾崩后更容易执掌凉州。

如果凉州有朝廷设置的官员,那凉州百姓自然而然的会跟着朝廷官员。

但如果这里没朝提的人执掌,那以苏烈如今的威望,凉州全境的富贵名流自然会公推苏烈执掌州事,佃户流民也会因为仰慕苏烈而安心。

“刘宏对我还是不错的,我苏烈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我不光会照顾好颖儿,也会帮他留意保住刘协。”

想到刘协,苏烈面色古怪起来,因为想到了历史上曹操和刘协的关系。

初迎天子刘协时,曹操未必就没有归还皇权的想法,但彼时的刘协,身边不是些居心叵测之人,就是些爱说空话大话毫无统兵经验的人,归还皇权,意味着有心之人反客为主割据兖州,也可能意味着几个酒囊饭袋轻易白光自己得来不易的兵马。

再后来,局势稳定了,曹操想效仿周公归还皇权时,条件已经不允许了,因为几次和刘协闹了不愉快,一旦把皇权还回去,那是一定会被满门抄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