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你确定这是我们设计的超导电机?(1 / 2)

 西海大学,梅森数科学实验室。</p>

王浩趁着研究的间歇期,处理一下实验室的工作。</p>

最近几年时间里,梅森数实验室一直都在快速发展,所属研究员数量和质量都不断上升。</p>

数学领域,包括比尔卡尔、保罗菲尔-琼斯、田虹,以及刚毕业的海伦,都是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p>

计算机方向上,人员影响力方面相对要差一些,但实验室的主项目方向,还是在数学计算机领域,正进行的几个项目都和计算机直接相关。</p>

实验室已经准备评国家级重点,计算机方向上也不断扩充人员。</p>

王浩关心的还是几个主项目,尤其是和航天局合作的项目,牵扯的数学核心算法是必须要做好的。</p>

一些附带的简单问题,其他人就都能解决了。</p>

但是,有些高难度的问题,其他人提交了解决方案,他还是要审核一下,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和完善。</p>

这个工作要比原来轻松多了。</p>

几年前,第一次接到航天局合作项目的时候,相关的核心算法问题,就只能由王浩一手完成。</p>

现在则是其他人提交了解决方案,王浩只是负责审核和修正,而不是要从无到有的把所有算法工作都完成。</p>

即便如此,还是需要不短的时间。</p>

王浩也不着急快速完成,有时间还抽空关心一下学生。</p>

他手下的学生大多都毕业了,后来也没有再招收,但还是有两个博士生,一个是邱会安,另一个是丁志强。</p>

他们都还没有完成博士论文。</p>

读博是没有固定时间的,一般最低需要两年时间,长一些的甚至要四年、六年,海伦和陈蒙檬毕业的速度比较快,许超跟着张志强也很快毕业了。</p>

邱会安的速度就慢一些。</p>

他读研的时候就完成了勒让德猜想,个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p>

自从读博以后,邱会安一直不急不慢,没有着急去完成博士论文,而是耐心的做自己的研究。</p>

王浩倒是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拿出更好的成果,而不是拿出一点小研究,拼凑一篇论文去毕业。</p>

他对邱会安还是很期待的。</p>

这天王浩正在实验室二楼走着,正巧到了学生工作间的门口,就听到了里面传来谈话声。</p>

那是丁志强抱怨的声音,“真希望能快点毕业啊,我的论文到现在都没完成。”</p>

“为什么?”邱会安有些不理解。</p>

“我本来已经完成了。”丁志强说着语调都散发着郁闷的气息,“但给傅老师看的时候,他说作为王老师的学生,应该完成更有含金量的论文……”</p>

邱会安摇头道,“我是问你为什么急着毕业。”</p>

“啊?”</p>

丁志强一时间有些想不通,“急着毕业,不正常吗?”</p>

“你缺钱?”</p>

“这个……倒没有。”丁志强只是个博士生,但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在计算组工作,个人还是很有水平的,每个月能拿到的补贴、奖金都超过两万,即便是毕业正式工作,也不一定能拿这么多。</p>

邱会安道,“我倒是觉得读博的过程也是享受。”</p>

他解释道,“你仔细想一想,我们所有时间都可以用来做自己的研究。如果等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可就不一定了,好多事情都会找上来。”</p>

丁志强思考着点点头。</p>

等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以后,生活就肯定会变得不一样,即便只是当个讲师,也会有很多事情找上门。</p>

比如,讲课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p>

现在他们没有教学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一心的做直接的研究,还能拿到比正常薪资更高的补贴,仔细想一下,确实还是很不错的。</p>

王浩站在门口听着,也不由得点了点头,不管是对于丁志强也好,对于邱会安也好,读博确实是很轻松的。</p>

这种能完全专注于研究的环境,确实是人生中很少有的。</p>

如果博士毕业以后,就肯定要参加工作,必定就会有很多事情找上门。</p>

当然也和个人心态有关。</p>

邱会安是那种很专注的人,自然会享受做研究的过程,换做其他人也许就不一样了,可能会觉得毕业后更加轻松。</p>

王浩不由得想到自己读博的过程,记忆中跟着潘卫国老师一起,一心做偏微分方程的研究……</p>

似乎确实是很不错的回忆!</p>

“读博的过程很重要,如果能享受过程,对人生也会是一种提升……”</p>

王浩感叹着忽然凝住眉头,口中不断念叨着一个词,“过程、过程、过程……”</p>

“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p>

“更重大?”</p>

他站在原地动也不动,努力抓住的这一丝的灵感。</p>

他想到了‘叠加力场边缘强湮灭力的间歇性问题’,同时想到了几年前研究半拓扑体系,获得的最重要灵感。</p>

那是芝加哥大学的超导实验组,发表在《科学》杂志的实验研究内容,他们发现了一种碳、氢、硫的混合材料,高压环境下实现了室温的转变温度。</p>

更重要的是,他们观察到二十摄氏度,没有实现超导转变温度时所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强度,要高于十五摄氏度,实现超导转变的情况。</p>

简单来说,还没有进入超导状态时,所制造出来的反重力场强更高。</p>

那就可以用‘半拓扑体系’来解释,也就是混合气体通电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形态,没有拓扑的强压环境下,单侧缺口结构应对湮灭力的反应更大。</p>

这个实验发现当时就引起了国际震动,而王浩则从中找到了灵感,通过计算完善了半拓扑体系的数学构造。</p>

现在王浩则是想到了间歇性问题的关键,既然交流电方向不断改变,引起了导体内微观形态不断被拓扑,从而导致制造的反重力场边缘出现了间歇性问题。</p>

那么不进入超导状态,不就可以了?</p>

在没有进入超导状态的情况下,自然不存在‘微观形态被拓扑’的问题,也就不会存在间歇性问题。</p>

以此来制造的反重力场,肯定是恒定而连续的,制造的叠加力场边缘也会是连续的,也就解决了场力间歇性问题。</p>

“有道理啊!”</p>

“只要不进入超导状态,自然就不存在场力间歇性问题。”</p>

“所以,只要找到一种材料,可以在没有超导转变之前,就能够制造出反重力场,问题就能迎刃而解。”</p>

“到时候,就可以制造出强湮灭力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