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微米级材料制造,刘云利:我们是被打击太多次了!(2 / 2)

微球制造利用的是材料物理特性;</p>

导电过程中,材料内部形成半拓扑结构,也同样是一种微观的物理特性。</p>

如果能制造一种强电压的环境,把融化的金属材料放置在其中,只要有足够强度的电流通过,融化的金属材料内部也会形成一个个半拓扑结构。</p>

这种状态下,利用某种物理手段,是否能分离出一个个和半拓扑结构类似的金属颗粒?</p>

“颗粒性设计,是依照激发反重力的材料布局设计的,但实质上,是无限趋近于导体内部的半拓扑结构。”</p>

“半拓扑结构是物理特性,和离子晶格存在关系,但又不完全一样,可以认为是可被挤压的键位结构……”</p>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换源App】</p>

“超导状态下,半拓扑结构就会被压平,会让大量的电子无阻碍通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半拓扑结构会对于电子活动造成某种限制……”</p>

“那么特殊高电压环境下,半拓扑结构和外在物理干涉,也可能会产生某种连续……”</p>

王浩仔细的思考着,最后确定道,“这种技术肯定很难。但如果要制造微米级的颗粒性材料,这可能是个很好的方向。”</p>

他已经到了实验基地。</p>

这次来实验基地的目的,是进行材料的直流反重力测定实验。</p>

直流反重力和交流反重力不同。</p>

现在湮灭力场实验组掌握四种湮灭力场技术,一种就是常规的交流反重力技术,也就是制造向上的反重力场。</p>

这个技术已经归在‘基础技术’行列,就只有测定材料反重力特性才会用到了。</p>

第二就是交流横向反重力技术,空舰系列飞行器使用的就是横向反重力技术。</p>

第三种就是直流反重力技术,直流反重力技术是对F射线技术的改善,可以利用一台设备再依靠螺旋磁场挤压,制造出强湮灭力场薄层来激发F射线。</p>

最后就是直流强湮灭力场技术。</p>

后面两个技术采用的依旧是高压混合材料,原因就在于金属材料无法在达成超导状态下激发湮灭力场特性。</p>

现在的直流反重力测定实验,就是测定出含有一阶铁、一阶锂,并具有常规反重力特性的超导材料,是否具有直流反重力特性。</p>

王浩已经提前联系了廖建国,让他们派一个技术小组过来,并指名道姓的让刘云利来。</p>

廖建国得到消息以后,就亲自带队过来了。</p>

他们已经等了有一天时间。</p>

“王院士,你来了!”</p>

廖建国见到王浩满脸热情,“新实验是什么?据说和金属材料有关?”他实在是非常期待。</p>

王浩点头,“有几种材料,具有反重力特性,我们要用它们试着制造直流反重力场。”</p>

“那真是太好了!”</p>

廖建国期待道,“如果能顶替高压混合材料,F射线激发就会变得更容易,改进提升空间也会越大。”</p>

“最重要的是,金属材料可以大大提升设备的稳定性。”</p>

汤建军马上补充说道,“这样我们就能利用相关的技术,来制造出核聚变反应的容器。”</p>

“……”</p>

廖建国看向汤建军却不想说话,他觉得这个老家伙已经‘叛变’了。</p>

F射线实验组刚成立的时候,汤建军主动申请加入进来,目的就是了解相关技术,看是否能发展研究核聚变技术。</p>

汤建军是最顶尖的核磁专家,个人研究领域刚好对口,即便是F射线实验组,想要招揽这样的专家也不容易。</p>

廖建国自然感到很开心。</p>

结果……</p>

当发现湮灭力场实验基地的研究,才有希望制造出控制核聚变的容器后,汤建军就长期待在实验基地不离开,更过分的是,他还把睡习惯的硬床垫让人帮助搬到了这边。</p>

这不就是不回去了?</p>

刘云利站在一旁看的直笑,他倒是觉得汤建军的做法没有错。</p>

虽然廖建国和他的关系不错,还一起抱怨过没有节操、无原则的汤老院士,但技术研发能力的角度上来说,湮灭力场实验基地才有希望让技术取得飞跃式提升。</p>

F射线实验组也是有作用的,可再怎么研究也只是让技术取得微小的改进、提升而已。</p>

现在团队还是要来这边参与实验研究。</p>

这就是明证。</p>

王浩和廖建国寒暄了几句,就一起去查看实验所用的材料。</p>

材料总共有七种。</p>

其中具有最高反重力特性是FCW-031,还包括FC-041等等,都是含有一阶铁元素的超导材料。</p>

FCW-025也很特殊,它含有一阶锂元素,也是唯一含有一阶铁锂双元素的材料。</p>

在一起查看了几种材料,并针对实验讨论了几句以后,廖建国走出门就问向王浩说道,“王院士,你觉得这几种材料中,能发现具有直流反重力特性的材料吗?”</p>

一群人都看向王浩。</p>

王浩犹豫着说道,“我不确定,可能会有一种、两种?希望能有发现吧。”他说着用力摇摇头,表现出一脸无奈的神色。</p>

然后,走开了。</p>

廖建国顿时有些失望,“连王院士都不确定,看来……希望不大啊!”</p>

“是……啊?”</p>

汤建军正想表示赞同,忽然想起了之前的两次实验,以及向乾生对自己的说话。</p>

于是他决定不发表意见。</p>

刘云利笑道,“以我对王院士的了解,既然他说可能会有一、两种,希望就很大。”</p>

“为什么?”</p>

廖建国不理解的看过来。</p>

刘云利解释道,“王院士只是不能确定而已,但他肯定还是信心的,而且他说的是‘有一两种’,而不是‘有一种就很好’。”</p>

“注意其中的区别!”</p>

“我这样说,明白了吗?”</p>

“……”</p>

“……”</p>

廖建国和汤建军一起沉默了,他们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日常说话怎么还要注意话语中用词的区别。</p>

廖建国用力抿嘴,好半天拍了下刘云利的肩膀,叹了口气说道,“我怎么感觉,王院士就像是皇帝,而你们这些人,就像是拍皇帝马屁的臣子,还研究起皇帝说话的规律了。”</p>

“真是……太专业了!”</p>

他的话音里都能听出讽刺。</p>

汤建军点头表示支持,他想到了向乾生也有同样的感觉。</p>

“不是故意去揣摩!”</p>

这次轮到刘云利叹气了。</p>

他的话音里有些悲伤,满脸苦笑道,“这是被打击了太多次、心情大起大落太多次,才总结出的规律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