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山明白,不说别的就是单单因为耶律南仙的存在,种师道也不可能让李乾顺活下去。何况李乾顺还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在西夏国威望极高。只是可惜他遇见了种师道,而他的皇后现在又变成了种师道的女人。
咩保吴明听从了李乾顺的旨意,见洪水扑向兴庆府的时候,就立刻下城骑马向皇宫奔去。他跑在兴庆府的大道的时候,就看到水已经进城了。黄河水几乎是追着他的马蹄子跑!
咩保吴明闯进皇宫找到了李振,李振此时保护着仁孝、仁忠两位皇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此时,咩保吴明闯了进来。
李振问道:“镇东将军,陛下如何了?你为何不去保驾。”
咩保吴明喘着粗气道:“西军掘开了黄河大堤,兴庆府保不住了。陛下口谕让你我分别带领二皇子、三皇子出城,召集大夏忠贞之士,全力复国。”
“复国!”李振一听就急了,道:“陛下如何了?难道我大夏亡了吗?”
咩保吴明并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道:“我带二皇子,咱们分头走。以免落入西军之首。”
李振还想问什么,咩保吴明摆了摆手,指了一下皇宫的院子。李振定睛一看,已经有水顺着门槛下方的缝隙流了进来。咩保吴明道:“快走吧,否则就来不及了。”
咩保吴明说完就向二皇子李仁孝行了一个大礼,道:“殿下,随过来。”此时李仁孝不过10岁,面对突变已经不知所措。咩保吴明也不等李仁孝说话,一把抱起仁孝带着自己的亲兵扬长而去。
只有8岁的三皇子仁忠见哥哥被抱走,“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他迈开双腿就要追咩保吴明,却被李振一把抓住。李振道:“殿下,别追了。大夏国复国的之责,全落于殿下肩上。”说罢,领着仁忠向李乾顺的平时处理政务的暖阁而去。
作为李乾顺的侍卫,他知道李乾顺处理政务的暖阁指着放着大夏国的玉玺。李振也许是没见到洪水汹涌,也许是真的比咩保吴明冷静一些,他并没有急忙逃跑,而是带走了西夏的传国玉玺和其他的一些宝物。
咩保吴明带着李仁孝出了兴庆府的西门,一路往西行。好在他们的马够快,再加上西军再设计这场水攻的时候,尽量的把洪水引向了兴庆府,所以咩保吴明出了兴庆府后并没有受到洪水的侵袭。
咩保吴明最近一直辅佐李乾顺处理西夏国的战事,他知道目前西夏国的战况。西夏国西部西军第一次西征留在高昌国和玉门关的部队,现在攻打沙州。西南方高怀远的骑兵攻打甘州,甘州守军不敢出城作战。北方的白达番草原已经被西军控制,并且建立的一个叫包头的地方,如今西夏国也只有南方的西凉府还有还算是安全,而大司马嵬名之重在哪里监国,手下1万人马。所有,咩保吴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西凉府投靠嵬名之重。
两年前种师道带领西军二次西征,打破了兴庆府之后,兴庆府很是败落。李乾顺就长期再西凉府驻烨,处理政务,编练军队。经过2年的编练,编练成了3万军队,这里实际上成为了西夏国的陪都。这次西军西征,李乾顺带领文武大臣匆匆赶往兴庆府,西凉府的大小事务全都留给了嵬名之重。
嵬名之重本来就是武将,治国的事请也不他懂。不过各地的政务奏折都随着李乾顺的行动,送到了兴庆府,开始的时候嵬名之重并没有感到压力。随着西军进攻兴庆府,各地的文书全都送到了西凉府,其实这些文书主要是请求发兵、发粮救急文书。
嵬名之重对这些文书是毫无办法,要说兵李乾顺带走了2万,自己这里只有1万人马,他作为武将还是知道的,这点人马凑在一起还算是有点战斗力,如果分散开来,只能是让西军各自攻破。如今在这西凉府的1万人马是西夏国最后的本钱,他根本不敢乱动,只等着李乾顺的旨意,他好带兵去兴庆府勤王。
再说粮草,西夏国这几年都一直缺粮,去年左厢神勇军司被西军烧掉后,西凉府都是朝不保夕了,再加上西军从四面进攻西夏国,各地的流民都向暂时没有战事的西凉府涌来,西凉府如今不但无粮可调,而且几乎都陷入了粮荒。焦头烂额嵬名之重最后干脆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留守的文官,然后自己则整日饮酒,不理政事。
这一日嵬名之重正常府中饮酒,守城的士兵来报,说是城外来了几十匹战马,说是咩保吴明带着二皇子李仁孝来投。嵬名之重吓了一跳,急忙带领文武大臣登上城墙观看。
咩保吴明在城下见城门迟迟不开,心中烦闷,等了好长时间,他见嵬名之重等人才登上城头,咩保吴明指着城头道:“城上人听着,我乃镇东将军咩保吴明。保护幼主来到西凉府,尔等赶快开城让我进城。”
嵬名之重并不认识咩保吴明,他对身边的知府李文忠道:“你可时的此人。”
李文忠原本是盐州人,是认识咩保吴明的。他道:“此人正是咩保家族负责盐巴生意的咩保吴明,听说前一段在定州打败了西军,然后带着手下的商队伙计进入兴庆府勤王。陛下发了明旨,表彰此人,并加封他为镇东将军。”
嵬名之重道:“最近从兴庆府传来的消息,都是我军有利的消息,西军将败的消息。此时他如此狼狈而来,莫不是有诈?”
李文忠道:“可让皇子现身,以正视听。”
嵬名之重点了点头,对着城下喊道:“皇子在哪里,出来相见。”
咩保吴明见嵬名之重如此谨慎,也是非常欣赏,他急忙吩咐道:“请皇子出来。”
李仁孝年纪小,不能单独骑马,所有几个卫士轮流骑马带着他。到了西凉府已经精疲力竭了,此刻正在队伍中休息。咩保吴明的亲兵听到吩咐后,就把李仁孝请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