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何为内政?(2 / 2)

张昭听完并没有立即给我答复,而是给我续了一杯茶水,然后自己也喝了一口后,接着倒满。

一套操作,显得不慌不忙,反而让我感到无比紧张,毕竟现在的张昭才是扬州刺史!

他的治下,他说了算!

而我作为主公只负责打仗,在内政上是真的没有话语权。

“主公的出发点,昭已经明白了,这些都不是问题,也都是好事情。”张昭说道。

听到张昭如此说,我这才放下心来。

“但是主公,其他的都好说,唯独这工坊和造船厂,如今江东可都不缺啊?还有矿厂,也不是说增设就能增设的,那得先有矿,才能再设厂进行开采!”张昭接着说道。

“子布,恐怕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只是觉得如今咱们江东军的装备,从刀枪到甲胄,都还不够锋利、坚固!所以我想要新设一处矿厂,对原来出产的铁矿再进行深度加工!至于船厂,则是将扬州境内的船厂全部集中起来,专门建造各型舰船,甚至研制海船的大型船厂!工坊则是打造一些大型攻城器械,并做到可以拆卸、组装,重复使用的程度!”我细细地解释道。

张昭再次沉吟了片刻,然后回复道:“昭明白主公的意思,但是做成这些事的关键,乃是需要大量的工匠和医匠!如今在整个扬州境内,就那么多的工匠和医匠,看来明年昭还得继续为主公招揽贤才了!”

“没错,不过这一次招贤,咱们可以把要求再放开一些。凡是有一技之长者,皆可以录用,倘若是有名的工匠和医匠,子布我希望你代表官府,能够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并且为他们发放俸禄,唯有如此才能留住人才!”我补充道。

“没问题,主公的提议其实对整个扬州的发展都极为有利。不管是对民生,还是内政,甚至是对于军队而言,都是极有好处的,所以昭支持主公的想法!”张昭说道。

对此我自然高兴不已。

“不止如此,我准备在江东来一次小小的改革,比如将二十岁加冠改为十八岁加冠!还有各大族和文武官员们,以及军中有功将士的子女们,不论男女,凡是年满六岁者,都可以送进学馆进行学习!

六至八岁者,学习识字、写字,三年时间,学习这些基础的东西。

九至十五岁,统一学习四书五经,射御书术等。

十六至十八岁,则可根据各人的不同爱好和专长,进行专科学习!

等到年满十八岁加冠以后,再按照各自的专长,分配入各郡县衙门,或者军中、医馆、工坊等等。”我侃侃而谈道。

本以为张昭会被我说得云里雾里,没想到等我说完再去看他时,他竟然满脸通红,显得激动异常。

“主公真乃奇才也!倘若如此,日后江东人才必将源源不断,主公也必将有一日冠绝天下诸侯!甚至一统天下!”张昭说完,竟然离案,然后跪倒在地,向我嗑起了头。

我连忙起身将他扶起。

“子布为何如此?”

“昭一时激动,有些难以自抑!主公,请让昭代江东百姓谢过主公了!”张昭有些言重了。

“额,我也没做什么啊?”我懵逼道。

“主公所言,有功将士们的子女,不论男女,这意味着,在今后所有人皆有机会读书!倘若主公今日之言流传出去,天下人皆会如今日昭一般!”张昭解释道。

“额,有这么厉害嘛?“我不解道。

“主公可知,寒门子弟想要读书有多难?更别提女子了!倘若日后主公开设的学馆能够成功,不知有多少百姓会想着从军,然后立下战功!甚至,咱们还可以改一改,不管从何业者,凡是立下功勋者,皆可送子女入学馆读书!如此一来,投奔主公的才俊、百姓,必将源源不断!”张昭兴奋地说道。

“原来如此!好好好,子布改得好!就该如此!”没想到我随随便便的一个提议,竟能让张昭变得如此兴奋。

“主公,等昭忙完手头的工作,就立马去为主公处理这些事!”张昭说道。

“那就有劳子布了!”最终反而是我还有些没缓过神来,看来还得回去之后再好好消化一下,才能理解张昭的心情了!

注:私塾是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最早的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