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徐琨将军(2 / 2)

“琨算是听明白了,主公的新政确实是好政策,但弊端也很明显。就比如这一次,赤壁一战和安陆一战,再加上后来军中发生的动乱,伤亡多达十万计,其中还不乏从军多年的老兵和中高级军官。各郡和金陵府库吃紧,也确实难以避免了。”徐琨分析道。

“不错,我和子布在讨论过后,便想出了两种方案,一是找陶士行帮忙,令他想个妥善的办法出来。二是便只能向大族和商贾借粮了。”我有些无奈地说道。

“主公,琨以为,此事就算找了陶士行帮忙恐怕也无法解决!”徐琨说道。

“哦?为何?”我不解地问道。

“咱们眼下的困境有三,一是整个扬州境内无主之田并不多,也就是补偿给将士的田地根本不足。二是钱粮方面入不敷出。三的话,恐怕主公和张大人都未必想到过。”徐琨又喝了口茶,然后说道。

“哦?不知徐琨将军所说的第三点是什么?”张昭问道。

“自主公委任琨都督淮南三郡诸军事之后,琨便一直在想,日后与曹军之间免不了会多次交手!而琨的职责便是守卫淮南三郡,倘若到时候每一战都能取胜,那自然会有将士需要奖赏,需要补偿,又或者伤残、战死了需要抚恤。那么到时候,岂不没完没了?”徐琨淡淡地说道。

“额…”我不禁语塞,这一情况还真是我没有想到的。

不过也确实,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徐琨还未赴任就已经在为我未雨绸缪,可见他对接下去的工作真的很上心。

而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看人的眼光,我这个便宜表兄确实是个人才,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张昭不由地看向了我。

“看来在新政中确实存在着不少纰漏,我和子布研究了半天,多是关于此战的处理,却从未想到过将来。”我不由地感叹道。

“主公的政策确实是好的,但不妨变通一番。”徐琨说道。

“哦?怎么变通?还请表兄教我!”我诚恳地说道。

“主公和张大人担心的,无非有两点:一是良田不足以用作补偿,二是只发放财货的话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不知琨说得对否?”徐琨说道。

“不错!确实如此!”张昭想了想说道。

“而现在咱们的粮食又不足,所以二位想向大族和商贾借粮,却又担心借不到,又或者借到的数量不够,对否?“徐琨又接着问道。

“不错!”张昭再次肯定。

“如今江东的舰船多达千艘,主公何不拿出一些进行销售?卖给大族和商贾,以此换取粮食呢?”徐琨微笑着说道。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徐琨在水师半年还真不是白混的!

注:徐家本为吴郡豪族,与同郡的孙家有密切交流和往来情谊。徐琨的生父徐真,与孙坚相互亲善,孙坚便将妹妹许配给徐真,生下徐琨。

在孙坚死后,徐琨便追随起兵自立的孙策。

徐琨与孙策领兵攻打扬州刺史刘繇的部将,当由于缺少舰船。徐琨的母亲孙夫人当时正在军中,便建议他以芦苇为筏,徐琨将这个办法告诉了孙策,孙策立即实行。

后来袁术任命族弟袁胤为丹阳太守,并且接收丹阳郡,孙策就派遣徐琨将袁胤驱离了丹阳。

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适逢吴景放弃广陵太守的位子回来。因为吴景以前是丹阳太守,吴景宽仁得众,吏民所思,更得人心,孙策于是令吴景复任为丹阳太守,让徐琨以督军中郎将职位继续领兵。

所以说徐琨本就水战、陆战全能,且文武双全,只不过英年早逝,名声不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