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处置战俘(2 / 2)

若非二人一番结识,他已经性命不保。而这军侯也不想想,若非他想要结识吴才,又贪杯,白袍军想要攻下宛城也不会这么顺利。

最后,四名军侯、五名军司马,以及城中守将都被斩首,首级被分别悬挂在四面城门,用于震慑四方。而剩下的三千余曹军,以及那名军侯都被卸了兵器、甲胄,然后一一放走。

另一边。

驻扎在临湘的周瑜大军同样得到了大批的俘虏,但不同于宛城,这些俘虏原本都是郡兵,仅仅只是些接受过军事训练的青壮,所以不能和正规军相提并论。

荆南很快就将并入江东军的统治,这些人今后都将成为我治下的百姓。加之临湘一战,未发生流血事件,所以这些人功不可没。

周瑜将郡兵中刘裕、昌义之的死忠全部清除,然后从中提拔有才干之人,全都委以重任。

数千郡兵以后依旧是郡兵,只是军官都换成了心系江东军的军官,所以这些人就成为了江东军治下的一员。

三千郡兵依旧将维持临湘的城防,剩下的五千郡兵则分别跟随孙瑜、周泰、张南所部,前往攻打城池。

樊城方面。

章陵之战、樊城之战,得到了多达一万四千俘虏,这里面有荆州军,但更多的是曹军。

加之这里驻扎着江东军团主力,所以与之宛城、临湘的情况都不相同。

我和鲁肃,以及一干将领对此事进行了商议。其中,半数人提议并支持将俘虏补充进各部之中;剩下的半数人则提议并支持利用这些俘虏,前往攻打襄阳,就像淮南之战一样。

但我并没有理会其他人的意见,唯独采纳了鲁肃、陆逊的提议。

按照鲁肃、陆逊两位智囊的说法,如果将这些俘虏全部编入军中,将会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毕竟有前车之鉴。

而如果都拿来攻城做消耗,又不免不近人情,如此残酷,倘若日后爆发战争,敌军还有谁会投降?既然投降了没好结果,不投降也是死,敌军不得选择死战到底?

说到底,如何处置战俘的问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具体情况,以此来达到想要的目的。

最终,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将这些俘虏中籍贯在荆州之人,全部编入江东军团,用以补充损失,然后用剩下的俘虏组建了一支炮灰营。

炮灰营,顾名思义,就是充当战场上的炮灰。比如在野战中,利用炮灰营率先发起冲锋,用以消耗敌军的箭矢。又比如在攻城战中,令他们不计伤亡,向城池发起猛攻等等。

可以说,组建炮灰营,就类似将他们罚作苦役,充作奴隶一样,已经剥夺了他们的人身自由。但这些俘虏大多来自曹操的核心统治区,离樊城也远,如何能够放了?反倒是荆州军,早晚会纳入我军治下,所以只能分别对待。

注:古代处置战俘的方式其实只有两种,收编或者杀掉。而近现代则多了战俘营这种方式,所谓炮灰营其实就是战俘营。在非战时,战俘们都会被集中进行关押;到了战时,就会被放出来参与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