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胜败分析(上)(2 / 2)

而四将中最勇猛的董袭竟被安排阻敌,要说阻敌也就算了,董袭这厮偏偏率部猛攻,导致再一次身陷重围。若非朱桓救援,搞不好董袭这一部就要全军覆没了。

而四将中武艺最弱的孙暠、朱然竟然去抵挡彭式亲自率领的三万山越大军,二人还差点被斩杀。

总之,这一战能赢真是个奇迹。

但不管怎么样,从战斗前的安排来看,也怪不了孙暠,毕竟他能力有限,能有这一番表现,已经十分出色了。

而究其缘由,还是因为董袭不服朱桓,不尊主将命令的结果。

将帅不合,历来是兵家大忌,偏偏犯事的人又是董袭这厮,真是让我头疼。

平心而论,四将中论资历、战功,最高的确实是董袭,但论能力肯定是朱桓,所以我才安排了朱桓担任主将。

结果就因为资历和战功的问题,导致董袭不服朱桓,这个结果是我没想到的,但也说明了在江东军内部,诸将之间还是要论资排辈的。

也就是说,董袭对朱桓不服,二人之间将帅不合也是必然的结果,这是我的责任,是我用人不当。

但依旧难掩董袭的过失!

哪怕他阵斩了彭式,也只能再一次功过相抵。

而朱桓也确实出色,在这一战中,可以说最活跃的人就是他,没有他在必定就是一场惨败。

更何况,朱桓能够不计前嫌,率部救援和他有恩怨的董袭,这说明他心胸开阔。

在大战中,朱桓还是唯一能够冷静判断局势的人,这说明他确实有大将之材。

虽然他最后深受重伤,但依旧不能否定他应该是此战的首功!

除了朱桓以外,身居次功的人则是虞翻和孙暠二人。

于是,我再一次奋笔疾书,写下了对几人的封赏。

朱桓擢升为奋威将军。

孙暠擢升为定武将军。

虞翻加中郎将衔。

朱然则因为无甚过人的功劳和表现,战绩平平,所以只给予财货上的奖励。

至于董袭不升不降,功过相抵!

不仅如此,还需要为前期被偷袭、遇伏而死的将士们负责,给予他们抚恤。

而通过四处战场的结果来看,一众将领也是各有千秋。

从能力上来看,程普、徐盛、朱桓、贺齐四人都有大将之材;陈武、孙暠则也是出色的将才;朱然、孙翊还年轻,但也都不错;几名太守也都文武双全;至于董袭,还是不提也罢。

在写完对众将的封赏后,我又对会稽境内的各部,以及山越人作出了安排。

先是各部稍事休整,然后由孙暠率部带着山越人前往西昌,并入山越军团麾下。

董袭即刻返回金陵。

朱桓则与众多伤员先留在会稽境内养伤。

朱然继续担任会稽都尉,清剿境内的山越残余势力。

洋洋洒洒,我又写了一堆字,然后系在另一只信鸽的腿上,放了回去。

望着腾空而起,直跃天际的信鸽,我的思绪又放在了山越人上面,开始思索他们为什么败的这么快,又这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