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惊现石油(2 / 2)

重振大唐 为的是 2310 字 2019-09-19

我连忙下令道:“依据残缺城墙的掩护,但见有敌进入自己弓弩地攻击范围,立即箭矢相迎!”命令甫出,我只感到大地又是一阵震颤,随着城外响起一阵阵冲杀地嚎喝声——敌骑迅出!我第一个念头随之浮出。而后却只感到一片沉重:叛贼久历战阵,横扫东北各个部族,如今以其精锐骑军率先出击,那是早已经成竹在胸,必定秘有杀招!

心念转动之间,本来距离就不算很远的敌骑不一刻至近。掩在残墙断壁后的大唐将士纷纷以箭矢相射,只听啪啪的声响,却少有中的的惨叫声。我不由探头而望,原来这冲锋而来的战马却是制式略逊于重骑兵配置地小披甲战马。而马上的骑兵身着着统一的轻骑兵装备铠甲和圆盾,只是看不到铁槊!我缩回头来,心里暗暗有些疑惑起来:真正的重骑兵有面帘、鸡颈、当胸、马身甲、搭后和寄生,这批叛军的冲锋部队为什么扮成这般四不像的模样?难道是为了图点防护上的周到?

要知道,骑兵是进攻型的兵种,机动性、突然性、翼侧突击和冲锋的猛烈性是骑兵作战地基本特点,失去了这些特点,就等于改变了这一兵种的性质。就难以体现其所固有的优势!而隋军的重骑兵就很难单独抵挡突厥轻骑兵机动灵活的进攻,需要与步兵配合作战,方能与之抗衡。所以,在现在这个还可以称为辉煌的大唐时代,存在着轻骑兵压倒重骑兵的普遍趋势,大唐历代名将都是以己之强当敌之弱,不简单地以硬碰来与敌人决胜负,而是以机动、速度来寻找和创造战机。叛军如此而为,既不能具有真正重骑兵的猛烈性,又降低了自己地机动性,难道作为久临杀场的叛军将帅真的不知道吗?就便是这些骑军临越厚墙之前,也形成不了多大的气候啊?!

我思想之下,突听一阵阵破空之声传来。接着,声声瓦罐摔破的动静传来。我循声而视,只见敌骑投掷的确实是瓦罐,瓦罐破碎后有棕黑色的粘稠物淌出。我不由心中大震,也立时间明白了叛贼骑军的装备用意叛贼是为了使石漆得以淋于残墙之后!

石漆,也即是后世所谓的石油!!我当初在翻书寻典,研究火药配制的时候,曾偶然间查知,对于石油的发现和运用,我大汉民族由来已久:《易经》中就有石油的描述,此书编成于西周时,时间不可谓不长久;最早认识石油性能和记载石油产地的古籍,是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最早采集和利用石油的记载,是南朝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此书在延寿县下载有:“县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即成为石油的名称。晋代张华所著的《博物志》和北魏地理学家邸道元所著的《水经往》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又多小石脂水“之名。而真正用在军事上,却是在我大唐,《元和郡县志》中有这样一段史实:唐朝初年,突厥统治者派兵包围攻打甘肃酒泉,当地军民把”火油“点燃,烧毁敌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敌人,保卫了酒泉城。这”火油“就是石油的另一个别称。

\www.69zw.com 六九中文书友上传\